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对整个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是协调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财力的一种必要措施。本文通过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以及两地方政府对于中央资源争夺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应当确立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方向,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制度化,并促进政府信息的公开化,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琳  孙磊 《商业研究》2012,(3):166-170
政府转移支付是调整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行政和经济效率,我国政府不断调整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比重,但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不匹配问题仍未解决。日本的行政体制与我国相似,且转移支付制度较为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包含了地方交付税、国库支出金、地方让与税和地方特例交付金四个模块,四种方式的资金来源、划拨方式、影响效果等各不相同。因此,充分了解日本转移支付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梅娥 《现代商业》2014,(31):85-86
非税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行使各项职能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呈快速上升趋势,非税收入在地方政府总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上的不足之处也日渐凸显。本文就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当前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有效策略,希望对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的比较及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守凯 《财贸经济》1999,(1):58-60,64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而选择何种转移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转移支付制度的效率与公平。因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以及财政部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对地方政府如何提升非税收入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财政部对非税收入管理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制度,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就如何加强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江苏省非税收入迅速增长,已成为地方政府一项重要财力.但至今财政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和监督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非税收入征收主体和客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够明确,削弱了财政监管和政府调控能力.文章从江苏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现状,分析了目前非税收入征收中存在的六个问题,提出通过立法和实行新征管机制等方式,以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相似文献   

7.
非税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其主要包括政府额外收入、基金类收入、罚没收入等方面,在国民收入的资金再分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我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财政非税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然而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应的完善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鄢毅 《消费导刊》2009,(24):79-79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分税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财政调节制度,是协调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强化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过程中过分追求本位利益最大化,从而影响到了制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与地方财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虹  蒋承 《中国市场》2011,(20):78-85
本文利用我国县级财政统计数据,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以与地方财政能力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统计性描述发现我国生均教育公共投入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和省际差异;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体不平等主要由区域内以及省内差距引起。回归方法在控制地方财政能力总量、财力结构、政府间转移支付等因素对公共教育投入的影响后,发现政府可用财力和财力结构是引起财政教育支出差异的重要因素,而目前转移支付体制还没有充分发挥减小财政教育投入差距的作用,部分转移支付甚至有减少财政教育投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向亚奇 《华商》2008,(20):26-28
在地方政府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占的比重越大,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首先对国际和国内非税收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和美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比重过大的原因,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地方土地财政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驱动因素,选用分税制改革后样本区间为1995~2010年16年间的中央、地方财政与土地出让金及税费收入数据,定量分析得出: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致使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是地方财政总收入对于土地财政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与完善地方土地财政与国家财政体制关系的具体对策建议,为构建地方政府可持续的土地财税收益(经营)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秦勇  李凤霞 《价格月刊》2012,(6):73-75,79
土地在为地方政府汲取大量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不少负面效应,治理"土地财政"问题,应着力完善财政收支制度,合理配置财政权限,改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创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田超 《财经论丛》2016,(7):30-39
中国的财政分权所带来的财权调整使得各省区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基于中国27个省区2000-2012年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对于首位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对于抑制首位城市规模增加,平衡区域发展缺乏效率;对于中央政府财政依赖度越高的省区,其首位城市规模规模越大;省级政府对于外围城市偏向性的转移支付政策无法有效阻止首位城市的扩张。另外,首位城市能够借助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进一步扩大规模范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财政政策以及城市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财政非税收入近年来不断扩张,相应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有国家发展方式、现行行政体制等宏观的深层次原因,但从其社会因素看,这种财政结构在运行中不断自增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部门、官员腐败及有利于维系这种腐败的财政管理互动关联。本文实证分析了非税收入规模、官员腐败与财政透明度的互动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非税收入规模扩张会显著促进官员腐败行为,而官员腐败行为会使官员倾向于降低财政透明度,进而导致非税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张。进一步,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别非税收入与官员腐败、财政透明度的关系,发现行政性事业收费收入规模和专项收入规模存在上述类似的循环影响关系,而与罚没收入规模不构成完整的逻辑循环。本文认为,在现行政府体制下,应控制非税收入规模的膨胀,并主要从治理腐败和加强与改革财政管理方面遏制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董娅 《财经论丛》2007,(2):19-23
我国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重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收支科目分类。在收入分类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将预算外收入列归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这种纳入只是技术层面的,实际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预算外收入规模庞大已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财源,将其纳入预算管理限制了地方财力支配权;二是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受到部门既得利益的约束;三是预算外收入项目的审批管理不尽合理。通过分析,对财政体制、立法、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借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契机推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公共收入制度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政府筹集公共资金的基本制度,政府公共收入制度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和调控手段。建立一个规范、合理的政府公共收入制度和机制,是目前我国促进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配套条件和保障因素。从现实看,除了要继续调整税制结构,完善税制体系,包括调整流转税税率和结构、改进和完善所得税、开征物业税、改革税收征管体制外,还应当从改革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体系,特别是改革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和土地收入制度,改革和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深化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诸多方面存在的激励兼容问题,总结出中央政策目标与地方财政利益在区域发展平衡、改善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和财政安全等方面存在不一致给国家治理带来的风险,认为中央政府应对治理风险的政策工具单一,纵向控制力较弱。现有财税体制改革中所体现的中央适应性地强化对税收的控制、监督地方非税收入等,在防范治理风险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提出鼓励公共参与、改善转移支付、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等多种方式辅助纵向机制降低治理风险,促进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的缩小,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利支撑。目前我国地方税收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很难从中取得大比例的收入支撑,建立地方主体税种,继续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对于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房产税改革的公平原则、财政原则与效率原则三位一体的税收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孙志毅 《商业研究》2004,(7):101-103
财政赤字是一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解决财政赤字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在已有债务的基础上继续增添新的负债,并提升经济增长率水平。日本政府拥有巨额的财政赤字,但迄今为止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却没有凸现出来,其原因是由于日本国民拥有数额庞大的个人金融资产足以抵消政府的财政赤字。为了有效地抑制财政赤字的膨胀,就要提升消费税率,以维持财政赤字不再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区别于以往政府主导型环境治理的模式,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应引入财政合作的思维。区域财政合作的逻辑机理一方面来自地方利益关系扩展、行政权力调整及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逻辑;另一方面来自区域环境治理自身具有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公共性及阶段性的理论逻辑。而现实中行政区划、财政供给、合作路径、利益共享等制约因素阻碍了区域财政合作。鉴于此,从既有体制框架下提出地方政府间建立财政预算协同体系,构建财政合作收支体系、引入横向转移支付体系及完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的实现路径,以整合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社会资源,实现协同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