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8~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法,在讨论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推动中国工业创新绩效提升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实证结果显示:从推动创新绩效的角度,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本与自主研发路径相匹配;中部、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本与技术引进及模仿路径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杨超  贾伟 《科技和产业》2022,22(12):345-350
应急产业是列入“十四五”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保障性产业,是科技赋能应急管理的基础。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2011—2020年中国省域层面应急产业创新绩效的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趋势变化上,近10年应急产业创新绩效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政策调整及重大社会事件很可能是提振创新绩效的核心诱因,技术效率变化常常滞后于技术进步变化;在空间态势上,呈现“东部较强,西部居中,中部靠后”空间格局,其中东部地区能够有效把握关键事件的“窗口期”提升创新绩效,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增效明显并进入发展加速期,中部地区则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10-2014年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其地区差异。研究表明:2010-2014年间,我国工业绿色创新总体上是相对有效的,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绿色创新效率均值最高的省(区、市)是北京市,最低的是海南省。八大经济区中,东部沿海经济区绿色创新效率最高,南部沿海经济区最低,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总体区域发展战略格局里.西部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要坚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连续性,深入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宪 《沪港经济》2006,(11):53-53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总体上大致划分为4个部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区域经济中心,大多在中国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继续下降,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各地汇总将达到21719亿元,增长16%,比1995年增长幅度下降3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继续加快,西部地区持续下降,西部与东、中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14364亿元,增长16.15%;中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4791亿元,增长16.66%;西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2564亿元,增长13.97%,东、中、西部地区占全部固定资产的份额为66.14%、22.06%、11.80%,东、中部地区略有增加,西部地区继续下降。在各省、区、市中,安徽、湖南、青海、河南、北京、浙江、广东、广西、甘肃、江苏、湖北等省将以超过全国平均增幅的速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地区面板数据,运用Battese和Coelli[1]的随机前沿模型,对2005-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三大区域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30个省份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创新模式;在2006-2008年间,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各地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主要是由企业规模、产权结构及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变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地区经济继续呈现普遍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地区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西高、中间低”的增长格局;经济总量分布呈现出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的态势;各省区发展水平继续呈“金字塔"形分布格局。东西部间绝对差继续扩大,相对差有所缩小;各省区间组合绝对差继续扩大,组合相对差有所缩小;城乡间差距也出现了同样的变化态势。2005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从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基本呈现出三大地带梯次下降的地域分布态势,其中京津和江浙沪一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最高;东部省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绝对优势,中部省区略低于东北省区,高于西部省区;在各省区中,东部和中部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大,西部和东北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小。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提高五个系统层的协调度是提高东部和东北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了基于市场化配置程度、市场化运作程度以及市场准入程度三大子系统52个具体指标的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2005-2018年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指数以及三个子系统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指数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市场准入程度相对于市场化配置以及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区域发展不协调,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东部-中部、东部-西部、东部-东北部地区间差异呈扩张趋势,中部-西部、中部-东北、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文章为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撑,同时为提高中国及四大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力是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表现.利用因子模型L对影响工业企业创新活力的7个二级指标提炼公因子,结果显示可以从研发活力与创新动力两个层面对中国31个省市的工业企业创新活力进行综合评价.模型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是影响创新活力的主要因素.通过K?mean聚类分析法,将中国31个省市的工业企业创新活力划分为"较高、一般、较低"3个层面,通过改善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动的交易成本,降低研发活动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引进创新型人才将有助于提升区域内的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2007-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投入整体上对高技术产业集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从低向高变化的过程中,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呈显著递增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分布;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总体呈递增趋势,且中部地区的不如西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继宏  王婷  栗勇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61-266
高新技术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对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转型发展视角,通过构建企业及地区性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效益、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法对企业创新模式进行分类。运用三阶段DEA法对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地区性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山西省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水平不高;各企业创新超效率值集中分布在低数值区域;低效率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山西省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效率值呈虚高状态。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2009-2012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的BCC模型测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实证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普遍偏低,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大体呈现规模报酬递减态势;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普遍高于西部地区;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是导致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何尔琦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2-108
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存在内在耦合协调需求.在梳理了两者的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获取相关面板数据,并采用时间序列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9年广州都市圈的产业转移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分析,并从时空角度探索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政策实施和区域创新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广州都市圈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都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且协调类型也开始从低度水平上升至中度水平,但区域内仍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11-2015年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产出数据,在构建科学合理的研发创新效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工业企业的研发创新水平从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并从优化效率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展开投入产出指标的冗余值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工业企业研发创新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研发创新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基于研究结论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宁靓  丰帆 《科技和产业》2022,22(9):123-129
利用2011—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环境规制对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探讨技术密集度与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以及两者联合效应。结果显示:环境规制能够提高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技术密集度和金融发展均对环境规制与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关系存在促进作用;技术密集度和金融发展具有联合调节效应,与低金融发展水平相比,高金融发展水平会放大技术密集度对环境规制与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关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限制与封锁,跨国公司在技术输出、转让、专利、抑制技术外溢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新战略。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用市场和金钱换不回、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9.
近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中创新是关键。产业集群要实现转型升级,集群进行企业科技创新合作是关键。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已经具备了条件。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的参与方、动力分析,合作博弈均衡可以实现。要维护该合作博弈均衡,必须有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政府也应将产业政策转变为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