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目前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既不可能在全社会,也不可能在公有制范围内实地百分之百的按劳分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合理或公平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的理论基础在于这两种分配方式本身的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实行这两种分配方式的客观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依据,探讨我国企业薪酬分配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以及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是我国企业薪酬分配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制度基础,并进一步分析企业薪酬分配效率与公平相结合需要妥善处理好的各项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探讨我国企业薪酬分配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以及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是企业薪酬分配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制度基础,并进一步分析企业薪酬分配效率与公平相结合需要妥善处理好各项关系。  相似文献   

4.
有必要将按劳分配区分为探索型按劳分配与理想型按劳分配,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实施理想型按劳分配所需要的"马克思条件",但可以实施探索型按劳分配。目前学界普遍将按劳分配的比例范围等同于公有制的比例范围,但理论与实践都表明这不过是一种可能性极小的"刃锋"情形,由于存在"示范效应"与"失范效应",二者更可能不相一致甚至背道而驰。当前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所有制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阶段而非局部阶段来看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将两类经济的融合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定义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为衡量公有制与按劳分配问题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公有制具有两个根本性质:一是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集体所有,二是实行按劳分配,否定资本收益。形形色色的股份制企业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因而不属于公有制范畴。它们只是生产资料的单个资本家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形式,本质上仍然属于私有制。对待所有制问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过去在实践中盲目追求公有制实现程度的做法是错误的,今天如果我们在理论上或实践中盲目地扩大公有制的外延同样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按劳分配是一种重要的分配方式但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按劳分配分配的是货币而不是实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够"格",按劳分配也不够"格"。中国不可能实行马克思说的那种按劳分配,只能实行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按劳分配是一种重要的分配方式但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按劳分配分配的是货币而不是实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够“格”,按劳分配也不够“格”。中国不可能实行马克思说的那种按劳分配,只能实行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一方面要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有着多元性和主体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是两种分配方式,它们是由公有制、私有制两种所有制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之所以以按劳分配为主,是因为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之所以还存在按要素分配,是因为存在处于补充地位的非公有制经济。不能把按月发放的工资看作是按劳分配,并把它在新创造价值中占"大头",解释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也不能把财务制度中年终经济效益分配的具体做法,当作按要素分配的依据。脱离所有制,仅用经济生活的表面现象,去解释现行分配制度的性质,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提出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必须施行按劳分配的科学理论体系,并揭示了按劳分配的内涵和实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混合分配方式,这种分配制度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一般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在非公有制领域和公有制领域内劳动者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上.但事实上,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公有制领域内将有更大的作用空间.其具体实现形式之一,即为公有制范围内劳动收入由V+Vm构成,而且对企业利润(M)中分配后的剩余部分,仍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后者是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制度不同于传统的按劳分配,在同一社会制度下,无论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应当实行相同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再分配应注重公平,但目前还存在许多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主要因为,一是现实社会主义根本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二是按劳分配原则本身就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因此,“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性质上看,按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等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理论探索中,对其依据、关系及实现形式认识仍有分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否定按劳分配,改变的只是分配的形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所有权及其贡献率,不是价值的创造。理论研究必须揭示问题的实质,不能停留在现象形态上。  相似文献   

16.
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是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理论设想,是一个相互规定、互为条件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同于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因为二者属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并不能以此否定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在理论和历史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对按劳分配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数同志笔下的按劳分配是指广义的按劳分配,不同于马克思所设想的狭义按劳分配;实行狭义按劳分配与实行广义按劳分配需要具备不同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含义不同实行条件的按劳分配在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中所占地位不同,其社会性质也不同,与社会主义本质的联系不同  相似文献   

18.
当除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成为公有财产时,这些物的生产要素以劳动者集体为分配主体参与分配,分配的形式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各项扣除”: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则是以劳动者个人为分配主体参与分配,分配的对象是作出各项扣除之后的个人消费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按劳分配是在物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公有财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又尚未达到实行按需分配水平的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因而在分配领域里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台的分配原则。这是一种新提法,在股份经济中确实存在按劳分配和按股份分配的问题。关于接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这属于现代企业制度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此,暂不加以讨论。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按劳分配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中的按劳分配问题,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同时也是个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政策的变动对中国经济走势有重要影响.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是中国社会性质和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中国现阶段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