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到本世纪初,中国与欧盟关系已步入稳定发展的新时期。经过1/4个世纪的共同努力。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军事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受到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双方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人权等领域存在一些分歧与差异,但双方都已意识到搞好相互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今后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因此,中欧关系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于磊 《中国经贸》2007,(3):50-50
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技术进口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地。中欧经贸关系既是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要支柱,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欧盟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大市场,其商品、科技、劳务、服务和旅游都非常发达。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贸易集团。因此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对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最大经贸集团,中国和欧洲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两国间贸易关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而不断升级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哲理。因此,发展中欧贸易关系有利于推动双边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欧盟的商品贸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商品贸易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众多的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欧盟的商品贸易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是中国商品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然而相对于中欧双方的经济实力,中欧贸易……  相似文献   

6.
与偏好硬权力的美国相比,欧盟和中国则更加注重开发和运用各自的软权力。除了通常强调的文化因素以外,软权力资源中的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需要格外加以重视。在援助非洲发展方面,欧盟坚持将民主、法治、人权和善治等作为提供援助的必要条件;而中国则遵循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外交传统。二者的做法各有利弊,但一方之弊恰好可为另一方之利所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欧双方在软权力方面具有互补的可能性,并可行于联合国的多边机制框架之下。此举无论对于中欧双边关系,还是对于全球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 ,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 2 0 0 3~ 2 0 0 4年之交 ,随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 ,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意义深远重大。与此同时 ,我们对此也须有清醒认识。在中国 -欧盟关系中 ,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领域 ,都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如何使中欧关系具有更多、更强、更高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乃是双方应共同致力善处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欧经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符合中欧的共同利益,中欧双方在平等、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基础上,扩大和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双方都认为要加强经济与战略对话,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扩大合作与共识,这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基础。中欧关系的发展使得国际战略形势更加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推动地区和全球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谦 《开放潮》2001,(12):33-34
多极世界的相互依赖体系自中国与欧洲共同体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欧洲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欧盟的发展加深了原本就发展顺利的中欧关系,同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进一步推动了双方在贸易上的密切关系。1998年欧盟确立了与中国关系的五个重点,其中包括:通过升级的政治对话使中国加入到国际社会及多边国际组织的国际合作中;通过让中国更充分地进入世界贸易体系,支持其国内正在进行的经济及社会改革,包括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改革,使中国更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中;更好、更充分地使用现有的欧洲资源及设施。德国前总理科…  相似文献   

10.
1975—1989年中国与欧共体之间政治关系良好,经济关系发展迅速,但有一个盲点,即中欧关系过分倚重抗衡苏联霸权主义这个外部政治目标,由此掩盖了双方关系中的一些固有矛盾。冷战结束后,中欧关系的基础应建立在各自根本利益之上的互相需要,方针是深化政治关系,拓宽经济关系。在政治上增进了解与理解,认识双方的根本利益,承认双方的差异,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经济上拓展直接投资与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欧双边贸易规模与中欧双方在世界上的实力、地位、作用和潜力都很不相称,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的模型,对影响中国对欧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试图找到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范辉 《中国经贸》2005,(8):24-26
法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中法具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经贸往来。2004年,中法贸易额已达218亿欧元,中国已成为法国在亚洲的第二大贸易国。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法国在欧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其在解除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解决中欧贸易纠纷方面和进一步推动中欧合作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欧盟双方的贸易近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不断增长的贸易额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双方的贸易状况也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在中欧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障碍和曲折。回望中欧贸易走过的历程,从反倾销到技术壁垒.从知识产权事件到市场经济地位承认问题.中欧贸易之间不时出现摩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的出色表现,使其在世界中身价日增欧盟以其经济实力强劲,成为可与美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竞争的巨无霸一九九九年江泽民主席访问欧洲六国,对双方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与欧盟委员会将于2002年4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联合举办中欧信息社会合作论坛。本次论坛是中欧双方商定的在新世纪扩大和加强合作的重要举措,是中欧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的信息社会合作活动。其目的是交流中欧信息社会的战略政策和技术研发重点,加强中欧之间在信息社会领域的对话合作,展示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推动中欧的技术和产业合作。信息技术及产业是中欧科技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根据1998年签署的中国———欧盟科技合作协定,欧盟的科技框架计划对中国开放,中国机构能平等参与欧盟…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中国与欧盟的经济、政治关系发展迅速,二者已经相互成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欧盟之间出现的贸易摩擦不是关系恶化的迹象,而是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结果;欧盟对华关系新政策主张中国全面进入国际社会,也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相符合,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政治分歧也应予以充分重视。中国与欧盟之间有广泛的互利合作余地。欧盟的深化和壮大有利于后冷战时期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和牵制美国的敌视中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专家认为,欧元现钞流通,将为中欧贸易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欧贸易发展迅速.欧盟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是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0年,我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量达到690多亿美元.但是,从中欧总体经济规模来看,双方经贸合作的领域和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欧盟对华贸易落后于日本和美国,欧盟对华投资仅占其对外总投资的2.24%.  相似文献   

18.
欧债危机并未改变中欧经济关系的基本格局,双方加强经济合作仍有巨大空间。一方面,中欧经济整体互补性格局并未出现根本变化,欧洲在人均GDP、科技实力、高端产业发展、企业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远远领先于我国。另一方面,中欧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没有变化,合作基石仍非常牢固,欧债危机后我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欧债危机后中欧经济关系出现了一些难得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双方经贸关系发展总体上看态势良好。欧盟东扩给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之下,同时在双方的努力之下,中欧经贸关系将得到更加深远的发展。因为加强合作对双方的长远利益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欧高层往来频繁,经贸关系发展迅猛,欧盟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2000年10月中欧领导人共同提出了"欧盟早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与投资伙伴"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欧盟的经济规模接近美国,是日本的两倍,但中欧贸易额仅为中美贸易的一半,也少于中日贸易,双边贸易与欧盟的经济和外贸实力明显不相称.欧盟在环境、卫生、安全、劳工等方面设置很多技术壁垒,对我产品大量实施反倾销,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较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