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品牌》2020,(1)
本文分析了广西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提出从建设主体、资源禀赋、创新创业为策略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并对广西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及乡村旅游的兴起,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成为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关注点。在阐述广西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介绍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而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为地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品是支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地方资源在开发旅游产品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根据市场需求,把地方资源转化为观光旅游产品、开发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发挥政府的开发资源之主导作用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地方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红楼文化是南京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其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对红楼文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归纳了南京红楼文化遗存的内容,对南京红楼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运用Excell和Spss进行分析,找出了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红楼文化旅游产品的游客感知度低、旅游开发手段落后、旅游形象不鲜明、产品数量少且缺乏吸引力、参与性体验不足等,以期为后期开发策略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旅游业早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出现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趋势。铜仁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但是,其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与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针对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说明,对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江苏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地域文化的特点,并针对江苏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发掘其旅游文化资源特色,在开发中进行整合,使江苏旅游形象更加突出和鲜明,从而推动江苏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体验营销策略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和新路径。本文将通过运用施密特的战略经验模块对冲绳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剖析,探讨如何利用体验营销策略对地区文化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开发,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地方文化体验,并树立鲜明的地方文化品牌,进而推动地方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兵磊 《中国市场》2014,(51):111-113
在我国,文化旅游的开发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广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等概念的阐释入手,对当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最后围绕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广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吕红波  吴晓 《现代商业》2020,(10):73-74
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当前许多地区所致力打造的产业项目体系,二者都充分利用到了地方文旅生态资源内容,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内涵内容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传统文化产业内容激发现代旅游艺术产业创意,借古还今。本文就以某城市老城博物馆发展建设为例,探讨了当地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并思考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7)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稳定提升,我国正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要步入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我们必须实行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策略,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丰富的旅游地理景观,这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旅游资源独特并且丰富,是我国向旅游强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在我国西部地区所拥有的丰富资源中,旅游资源是最具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的行业,旅游业也是西部地区能够大范围开展的优势产业。西部地区的政府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观点,把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努力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利益。本文就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想出相应解决对策,促进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宁夏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独特作用。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其自然环境多样性、旅游景观独特性、历史遗存珍贵性、回族风情浓厚性,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鲜明特征。本文针对宁夏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开发对策与建议,有效开发宁夏旅游资源,加快宁夏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道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河南省发展道教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并就如何整合河南地区的道教旅游资源进行探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做好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道教旅游资源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国是唯一具有生态、文化、民族、沿边、沿海五大优势的省份,旅游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广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具有沿海旅游资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广西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本文首先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其次提出了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广西北部湾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日益重要。开封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在对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4,(6)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开发模式、开发特点和资源选择,都应遵守一定的原则。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旅游资源更是丰富多彩,中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国内许多地方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开发出这一旅游资源,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近年兴起的实景舞台民俗艺术更是存在着开发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某市热演的大型实景歌舞剧——《××魂》为例,对中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提出了开发利用好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旅游最具魅力的卖点,体育文化旅游是体育旅游和文化旅游的交叉融合,能够满足人们在旅游中欣赏和参与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活动的同时,体验和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河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明显,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开展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展河南体育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陈红玲 《商场现代化》2007,(27):224-225
乐业天坑是广西境内新近发现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旅游资源非常独特。它的发现对于广西特色旅游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乐业天坑旅游发展现状及资源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乐业天坑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具有开展科技旅游项目所需的文化和科技条件,同时也具备开发科技旅游的丰富的市场条件。长三角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科技发展比较成熟。教育、经济、文化、公共事业等方面都与科技紧密相关,科技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进行科技旅游行开发,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科技和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对现有客源构成的目标市场细分和旅游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展科技旅游市场开发产品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旅游资源的包容性开发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途径。基于相关文献及对广西大新"短衣壮"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短衣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状况,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借鉴王超等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探讨"短衣壮"文化旅游资源包容性开发的生产参与型模式、全民参与型模式和决策参与型模式,并从旅游规划、政府政策引导、赋予村民话语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品牌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能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地区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内容,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各种旅游资源,采取的一种互有影响的旅游开发方式,谋求总体开发价值的最大化.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可分为空间比邻型和空间隔离型两种.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开发成功与否涉及较多影响因素.本文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文中简称"珠三角")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合开发的实施策略,以加快珠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进程,提高该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