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93—2006年12个主要对华投资国的经济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我国的贸易收支、FDI等数据进行面板数据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国的实际GDP对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本国的实际GDP;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双边贸易顺差减少,但减少的幅度较小;受汇率波动影响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小。此外,为了解决贸易顺差问题,应维持基本稳定的汇率政策,从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到对外产业转移,对外转移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2.
中美贸易顺差一直是一个经济热点问题,尤其在如今欧债危机横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贸易顺差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现在"全球贸易不平衡",究其根本还是中国对美国的国际贸易顺差,而在这种贸易顺差的背后,是中国日益庞大的制造业。本文将通过对中美贸易分析、主要制造业在中美贸易中的比重来分析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日益扩大的中美贸易顺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第四轮中美经济对话中,两国贸易失衡再次成为重要议题。美方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的原因,而中方认为是美国单方面的出口贸易限制才导致中美贸易的严重失衡。关于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已有较多研究,我们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汇率因素和贸易结构因素。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将汇率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汇率调整对贸易顺差影响并不显著;结构性因素对贸易顺差影响较大。我们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4年以来贸易顺差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自1994年始连续13年的贸易顺差,高收入国家颇感矛盾,一方面通过与中国贸易往来享受到了大量廉价商品,另一方面本国的非熟练劳动力岗位受到部分冲击。但出于种种原因,高收入国家更多地在突出后者。本文认为,如果中国目前的贸易和创新机制不发生重大调整,即使人民币小幅升值,贸易顺差的格局将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将会持续。同时,中国的金融风险会增加,经济泡沫会被进一步放大。  相似文献   

5.
面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逐年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升.同时,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发明显,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和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急速扩大以及与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加大,贸易摩擦开始频繁出现,愈演愈烈,潜伏着贸易战的危险.外国通常以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保障本国消费者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等为借口,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设置出越来越多极为严格甚至苛刻的贸易技术壁垒.目前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正常发展的重大而突出的障碍,对我国经济长远和整体发展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中美贸易顺差额日益增大,速对中美双边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在介绍中美贸易失衡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贸易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深入分析了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明清两朝和当前这两个全球化时期都出现贸易顺差现象,但二者却存在本质的不同。高顺差并不意味着我国是一个贸易强国,而恰恰反映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软肋。经济繁荣与贸易顺差并存,劳动生产率的过快增长是贸易顺差扩大和企业赢利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加入WTO组织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贸易发展不断加强,我国贸易顺差也随之不断增长,然而国内关于贸易顺差文献方面欠缺全面的认识和研究,对于贸易顺差的来源以及发展趋势没有清晰的掌握。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贸易收支情形直接影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发展。为了能正确判断与分析我国贸易发展与国际收支情况,文章在此追溯我国贸易顺差的产生,深入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与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增大,外汇储备激增,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特殊的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加速发展,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增加才是根本原因。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着两种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影响,即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产生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贸易替代效应,间接增加了贸易顺差,从而加剧了我国的贸易失衡。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贸易顺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只有从生产领域和外商投资的角度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贸易顺差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约占GDP的3.15%,这一比重大幅度下降,已经低于德国等贸易顺差大国,这反映了中国实现贸易平衡的政策取向。金融危机后,中国不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而是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贸易的基本平衡。2010年,美国提出了所谓量化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方案,虽然争议比较多。但是,这也是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亚洲三角贸易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贸易增长的来源,并揭示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相。研究发现,亚洲三角贸易模式夸大了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规模。通过参加亚洲三角贸易模式,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我国外贸总量显著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高额的贸易顺差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高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应高度重视目前的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本文分析了中国高额贸易顺差的表现特点、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取得飞跃发展。贸易顺差在一定时期给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随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不断扩大,长期的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传统的贸易观念--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转变,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贸易政策和实践观念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代表了一国的商品与服务与另一国的商品与服务相交换的相对价格。汇率也是一国经济的国内部分和国际部分的"连接点"。汇率变动可以使本国出口产品的标价升高,使以本币衡量的进口产品的标价降低,以此来遏制出口加大进口,缩小贸易顺差额。本文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做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逐步恶化。中国的贸易顺差能否持续发展,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中国外贸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变化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解开“贸易顺差悖论”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呈“负相关”的“贸易顺差悖论”并不存在。凯恩斯主义模型只适用于需求约束型经济形态,而不适用于供给约束型经济。同时,二者正相关的结论也并不能作为当前继续推行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的依据,宏观经济背景的根本性变化要求制定新的贸易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伦敦向英国商界发表讲话时强调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还曾将飙升的贸易顺差称为中国数个最大经济问题之一,为什么贸易顺差会成为中国数个最大经济问题之一呢?让我们先看看2006年我国贸易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双边贸易失衡规模。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贸易出口规模,1995年和2011年中国增加值出口分别减少16.06%和24.24%;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中美贸易失衡,同期中美制造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分别为传统贸易顺差的5%和10%,而中美农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逆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美服务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顺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逆差;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为增加值贸易顺差,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为逆差,且逆差规模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源瓶颈和大额贸易顺差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的长期挑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面临的资源供需矛盾后,提出A系数并计算了GNP视角下的贸易顺差,然后将其与GDP下的贸易顺差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重建GNP核算体制及其相应的经济开放战略,即建立国内外统筹的资源开发储备体制、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策略以及鼓励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安全和贸易平衡的动态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