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直以来,文化认同是贯穿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同时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稳定的基石。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到来,"三股势力"衍生出新的力量,逐渐蔓延到我国,少数民族成为了国内外分裂分子对我国进行民族分裂的最有价值的工具。因此,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为当前我国实现稳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陈礼松 《致富时代》2015,(3):159-160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探讨和研究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扩大政治参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促进民族政治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界定了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科学内涵,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民族、村社等层面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新兴产业,也是一方人文和山水的形象品牌,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历史发展证明: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才会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也才能有市场占有率。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就为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云南省更是民族众多,可以说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云南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41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3%。现在云南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红河州就是成立于1957年11月18日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而红河县则是红河州中哈尼族聚居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主要论述了红河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尹文君 《商》2016,(4):40+21
贵州省安顺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丰富、五方杂处、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汉族人口占大多数,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第三位,除此之外,还有回族、侗族、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9%。这些民族文化资源与安顺瑰丽的自然资源融为一体,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顺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安顺为多民族聚集地区,具有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屯堡文化等独特的文化优势,素有中国瀑布之乡、蜡染艺术之乡、屯堡文  相似文献   

5.
丝路是我国各族人民与世界各大文化交流对话的交通线路和途径。西域是丝路的一个主要地段。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要道,是东西方各国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原汉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一波斯文化以及希腊文化等世界几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地,这就是构成西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的主要原因。古代西域是个多民族或族群的地区,这里曾经流行几大宗教(摩尼教、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土著民族吸收了汉族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以及希腊文化,将它与本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色彩绚丽、面貌一新的地域民族文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因此,西域文化具有多层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并规范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也影响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鲜明的各民族色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有着丰富和谐的文化内涵和媒介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深根基,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既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也发挥着融洽地区关系的功能。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采用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互促进的方式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也成为了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得出了目前鄂尔多斯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实现状,并站在不同社会主体的角度,尝试探寻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文化乐游"以促进文化传承的有效方法,为西北边疆搭建一条文化绵延之带。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我国社会总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否有效地、妥善地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民俗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内核,文化集中反映族群的精神福利状况。通过对黎族特有文化的研究,发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改善和增进他们精神福利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多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相关联.本文以蒙古族为例,以我国内蒙古和蒙古国牧区的游牧方式比较,来探讨休闲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发展目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过程中复杂多样的习俗、文化成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与少数民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深刻地影响着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少数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1.
张晋敏 《商》2014,(45):46-4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按照各自特色得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开和人民观念的进步,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进步较快快,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站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来看。由于非正式制度等原因的影响,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居民收入上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立足我国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农户收入情况,将其与当地汉族人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非正式制度对农户收入差异的具体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展开探究,以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王洪  周峰 《中国市场》2011,(48):142-1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体现。我国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由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组成,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和谐的关键,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认同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全社会公民认同的教育、实现公民认同的重构变得尤为重要,这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降.而公民认同的认识和重构,需要建立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历史的演变与洗礼成为了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并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4)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由于具有多元文化背景,面临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现状,想要建立完善的民族法律体系,不仅任务艰巨,而且也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研究,不仅可以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且也可以为多民族国家的法制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9)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有利于增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团结,同时可以维护社会问稳定,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不能孤立的发展,都要和其他民族相互交流、沟通、学习、互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紧密合作互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也是指引我们不断向前的推动力和指明灯。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4,(4):30-31
作为一个多民族大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对那些正逐渐进入城镇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社会,媒体、网络日益成为塑造少数民族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强大力量。但不论怎么变化,一个民族如果保持了自己的文化活力,就是保持了这个民族生存的希望;一个民族守护了自己的文化,也才真正守护了自己生存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旅游资源使得民族旅游备受瞩目。而民族村寨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活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首先需要分析当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态势,寻找相应对策,如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借助SWOT战略分析法,明确自身发展态势,从"食、住、行、游、购、娱"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总共有56个民族。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各少数民族不仅要学好母语与文化的同时还得学好本国家的主体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以便各少数民族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民汉兼通”的语言与双语教育政策是新疆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新疆来说,双语教学是指除了母语教学以外,用汉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的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匡志林 《华商》2008,(20):110-111
清帝的龙袍与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龙袍都继承了汉族传统中的"真龙天子"、"九五之尊"等传统理念,但在细节上又存在差异。就其所彰显的社会意义而言,这恰是两个民族对皇帝特权、封建等级思想的推崇,是满、汉两个民族思想文化不同的反映,更是汉族民众对满族王权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