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3-2016年我国政府审计和经济发展数据,将中央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审计独立开来,分别从其预防效应、揭示效应和抵御效应三个方面实证研究了中央政府审计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中央政府审计的三种效应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而长期来看,揭示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总体而言,中央政府审计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优于地方政府审计。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1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央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并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分别投资于高等教育中不同层级部分的分工格局,中央政府更加集中于投资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高级部分。本文证实了中央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对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具有替代作用,中央政府直接投资举办高校替代了发达地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应该主要交给地方政府。中央教育投资的功能应该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转变,中央财政的教育职能首要的是解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应该把更多的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和贫困地区举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的集体利益偏好就是追求预算外收入。以此为逻辑起点,利用198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表明,官员集团(尤其是中下层官员)"预算外收入"的集体利益偏好与高层官员"政治晋升"的个体利益偏好、地方政府的利益激励与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高度共融。不同时期差异显著:1993年以前,地方政府追逐预算外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反过来会抑制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扩张;1993年之后,二者相互促进,且预算外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之前。根据两阶段的实证结果差异,可以进一步推知,对于整个地方政府而言,政治晋升激励优先于以预算外收入为主要表现的财政激励。随着现有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负效应尽显,经济转型亟需优化对地方政府的效用偏好,并增强财政约束与施政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诸多贪污腐败、资源浪费、民心不稳等影响经济安全运行的"病害"因素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试图从绩效审计的角度,粗浅地分析地方审计机关如何着重从经济责任审计、"独立型"专项资金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三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充分发挥国家绩效审计的免疫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安全、健康、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省际民族聚居区多数经济发展滞后,面对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及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要实现抱团发展,破解发展瓶颈以及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中国困境",应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成立"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发起和鼓励成立跨区域行业组织、建立规范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评价体系和行为约束机制、设立区域合作试验区几个方面加强省际民族聚居区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FDI流入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制度和制度因素中的政府效率方面,而对政府官员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员的作用还少有涉及。本文利用省级地方官员(省长、省委书记)交流数据,采用倍差法定量考察了省级地方官员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长(省委书记)交流会对FDI的区位选择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使辖区FDI流入量提高20%左右。这种官员交流效应在弱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显著。本文研究将为中央完善官员交流机制、吸引FDI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宏观调控下的地方政府官员晋升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央政府加大财政分权的力度,一方面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很多弊端,其中之一就表现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执行宏观经济政策上的步调不一致.本文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就在于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地方官员之间的政治锦标赛.为此.我们构造了一个官员晋升博弈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对上述宏观政策步调不一致现象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提高反腐败的效率并完善政府治理,国家和社会必须加强对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度。随着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其主要包括将政府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分离,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会计建设。本文就这一系列改革对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及程序会造成的影响做探讨,并为政府经济责任审计转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书杰 《商业时代》2011,(30):59-60
本文从政府投资行为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隐性财政赤字造成的金融风险,以及地方政府财政行为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同时扮演着环境规制实际执行者以及工业产能过剩治理实际落实者的角色。在央地政府之间信息非对称且目标非一致性情形下,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与激励不但受到官员行政绩效考核制度与官员特征的影响,而且受到地方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地方财政收支的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5年全国30省数据构建静态面板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目标、环境规制及二者交互项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明显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工业产能利用率影响随规制工具类型与地区而不同;全国与东部地区费用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工业产能利用率;西部地区仅有环境处罚有助于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经济增长目标与费用型环境规制交互项抑制了工业产能利用率,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处罚交互项降低了工业产能利用率,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规制相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区域一体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文章从中央政府基于经济绩效晋升地方政府官员出发,并实证分析了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几大城市群,探索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政治晋升,选择区域一体化或者市场分割背后的原因和条件。 结果表明地方官员的选择取决于自身努力的外部性。 若地方官员的努力具有正外部性,则官员会倾向区域一体化,反之则偏好市场分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方政府独立经济地位的加强,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吸引外来投资和优秀人才.一旦这些行为被其他同级地方政府之间攀比和效仿,势必演化为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公开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影响着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着中央政府的政策时效.本文将通过变异系数标准来检验我国地方政府间是否存在财政支出竞争,并衡量竞争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政府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日益增多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在不断加强。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提出了4万亿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计划,部分投资项目已初见成效,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投资效果的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开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对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还没有广泛开展的模式和规范。审计署在审计工作的五年计划中,对审计工作尤其是对绩效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要求。对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进行探讨,必将有助于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开展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权责分离、政绩利益环境与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客观上存在权责分离,这意味着债务权力难以受到债务责任的有效约束,如果出现地方政府“经济人”利益诱导,地方政府债务将超越社会利益范畴而出现超常规增长.可见,权责分离为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创造了条件,同时这种超常规增长还取决于不同政绩利益环境下的地方政府利益行为选择.实证检验发现,权责分离加剧了基于追求经济增长预期和应对人员支出压力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债务违约.进一步检验发现,权责分离对债务超常规增长的影响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经济人”利益强度,这与上级政府补助引起的支出独立性存在负相关,即上级补助越多,支出独立性越弱,对债务依赖越小;与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存在正相关,即在“唯GDP”政绩考核模式下,周边同类地区经济水平越高,越能激发地方政府加速举债.最后,本文从改变债务权责关系、转变政府官员政绩观、优化财政分权体制等方面提出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的相关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是指对政府的财政税务收支是否合法、是否真实以及是否具有一定效益的审计,并且调查相应领导干部的职能是否恰到好处地完成。如今,我国的经济审计制度已经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其原因显而易见,因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同时,还有我国改革开放、体制改革深入的原因。本人研究了地方政府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做出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一般的经济理论来分析,粮食宏观调控主体应该是中央政府,并构建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参与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但是我国目前的粮食宏观调控却通过省长负责制,演变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参与指导的多元化、分散式调控体系。这种调控体系导致了调控权利分散、调控责任不清,调控成本增大。文章通过对这种分散式的、多元化调控体系的分析,提出了选择粮食调控主体的一般基本要求,并对在新的调控体系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调控权利和责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趋势,政府投资审计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影响着政府审计工作的效率,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是减轻政府审计压力、减少审计环节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政府投资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不利于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就完善当...  相似文献   

19.
该形式能减少股东和经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股东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既能作为企业自我约束的机构又能代表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投资和债权人利益,对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20.
苑德宇  宋小宁 《财贸经济》2015,(3):43-54,87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投资决策模型对中央转移支付影响地方政府投资的机制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经济转型期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非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均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且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专项转移支付.经验分析还发现:在欠发达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但发达地区的该项效应却不显著;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基本建设的影响也显著为正,但对支农投资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