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古至今,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与农民之间相互依存,土地与农民的一切基本权利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的大量集体农用地被征,产生了大量的"特殊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现阶段国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结合目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不完整、保障内容不全面、保障资金筹集困难及保障制度缺乏法律保护问题,为了保障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的基本权益,政府需在建立合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征地制度,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征地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失业农民的产生。在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背景下,法律法规不健全、征地标准不合理等因素使得失地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不仅给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困扰,而且也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本文通过分析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性和必然性,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申镇 《商》2014,(42):91-91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应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我国当前法律的障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给社会带来了发展的隐患和矛盾。本文从法学视角通过对当前法律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我国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的现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实缺失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5.
《商》2015,(3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在城市化的推进中身份角色转变失败,社会资本的弱化而沦为务农无田、务工无岗、社保无份的边缘群体。本文通过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下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弱化和缺失状况,提出加强信任,创造发展基础;完善制度规范,提供法律保障;优化社会关系网络,调动社会资源;创新参与形式,强化文化认同等措施,以期为失地农民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城郊社区集体土地的征用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不断增加,而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却引发出诸多问题。它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而且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热点,更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商》2015,(30)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农用土地被转化为工业建筑用地,这导致很多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兴的弱势群体人群"失地农民"。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意味着工作、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地的影响是关乎生存的,因此对有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现状,接着从农民自身以及政策等深入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本文从个人、企业、政府、制度、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时,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为其生活提供直接经济收益,然而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从面积和规模上加大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的力度,导致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与之紧密相连的征地补偿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完善土地法律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了解被征地农民的困难并努力解决,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王璐 《致富时代》2011,(12):37-3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一一失地农民出现了,并随之迅速扩大。但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权益,目前,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渐消失,而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未建立起来,失地农民面临着他们的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问题,该文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提出如何向失地农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商》2015,(52)
最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这导致我国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国家征用大量的农业用地,这直接导致很大一部分农民在征地的过程中丧失了部分甚至全部的农地权益,从而使农民变成了"三无人员"即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笔者认为应从立法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制度、完善征用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创建新型安置方式这四方面对失地农民权益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新龙 《财贸研究》2006,17(2):72-77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日渐突出,并成为社会关注和政策讨论的焦点,一旦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本文在解析失地农民利益流失及其原因的现实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根据政府财力和失地农民数量等客观条件,探讨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个迅速膨胀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加之当前征地工作中的问题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为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土地被征收,失地农民的数量也逐年增长。基本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逐渐完善,但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农民失去土地后生计得不到充足保障。本文通过对四省七个地区失地农民的走访调查,结合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难题,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进而提出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完善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通过对南京市城郊深入的实例调查研究,在明确了该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之后,运用社会保障等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明确地提出了必须为该群体建立科学、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数量还将急剧增加。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不仅影响到国家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局。因此,切实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再就业以及发展等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应从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失地农民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失地农民整体规模和趋势的分析以及生活现状的调查,大多认为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征地补偿存在问题,但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权益流失论、征地补偿制度缺陷论两种看法。应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现有征地制度;采取措施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张东艳 《北方经贸》2014,(10):39-3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如何再就业已成为关乎农民生存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从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土地征用进度、征地安置方式、就业责任分担机制以及失地农民个人及政府和社会几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从而有针对性提出了建立多样化安置制度、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及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制度等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廖松 《商场现代化》2010,(19):163-163
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属于相对弱势群体,所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必要而紧迫。本文就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丹 《消费导刊》2014,(8):69-69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收,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当农民从原有的土地中转移出来,而相关的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没有配套的时候,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权益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养老风险日益加剧。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虹 《消费导刊》2010,(2):124-12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严重缺位,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又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因此,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应当坚持"土地换保障"的总体思路和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政府应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主体,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还要配套制定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建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