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明心学对东亚乃至整个亚洲文化影响深远,其核心思想“知行合一”、“致良识”以及“心即理”,对我国,尤其是对日本的社会政治和管理思想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本文结合阳明心学及其对日本之影响学来探索分析管理人员管理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明代著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他开创的"心学",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启迪,在当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中,阳明先生的思想,很少被提及,但是阳明先生所归纳出来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却是可以被应运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并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聂双江的“归寂”学说是其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展,是针对当时阳明心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的匡正,在阳明后学中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学术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聂双江“归寂”学说形成背景,以期能更加深入了解聂豹“归寂”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4,(10):199-200
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王守仁开始思考如何在黑暗的年代既能安身立命又能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他从人的心灵深处寻找精神支撑和价值源泉,从对外界的关注转向人内心的关注,由此开启了"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的心学价值立场和价值标准,也就是王阳明著名的心本论说。心本论即"心之本体",亦即"心体",在王阳明看来,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本体意蕴。  相似文献   

5.
邱锐 《北方经贸》2013,(12):160-160,162
民营企业经济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能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管理重视“物”的管理,即以技术为中心,以生产为中心,以财务为中心等,而忽略了对“人”的管理.唯有能聚众人之心,集全员之智,合全体之力,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以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强劲的落实为支撑.即由重视“物”的管理转变到重视“人”的管理,才能使改革踏上新征程,奋斗铸就新伟业.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9,(12)
阳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其精神内涵契合时代思想。本文从符合化视角探讨了阳明文化旅游符号内涵,并提出阳明文化符号化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上善若水     
水性与道性是最相似了。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上善若水”,实际上这是一条重要的道教教义,典出老子《道德经》,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意蕴是:最高尚的品德就如同水,水生养万物滋润群类而与物无争,众人最鄙弃的地方也处之泰然。“水”甘居于最低下却是最安全而无倾覆之患的地方,“水”清澈湛然渊深鉴物似无色透明的心镜,“水”和顺诚实而表里如一显语言于内情外形,“水”是无有不洗若大匠取法不偏不倚清净而平均,“水”曲折随形能方能圆攻坚克固能力非凡,“水”夏散冬凝应期而动滋润群生不失天时。水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天命人为,纯出自然,故既没有过失也没有怨忧。  相似文献   

8.
戒条:“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残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亲,诫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学者宜世守之。”  相似文献   

9.
道德对论     
<正>道,是无象天门德,是有形地户道,是无象天门。道就是天机之门。指心扉。《庄子·天运》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玄英注疏:"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开。天门,心也。"道,在人的天门,指鼻、口或天庭。《老子》曰:"天门开阖,能无雌?"河上公注:"天门,谓北极紫微宫……治身,天门,谓鼻孔。"《黄庭内景经·隐藏章》云:"上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注:"天门在两眉间,即天庭是也。"  相似文献   

10.
<正>朴墨心画是以多维度宇宙空间的视角,呈现出"无象而有象以示心象"的崭新艺术。以"古蕴润心,意源融画"之艺术精髓构成心画独到的绘画风格。从艺术哲学高度观照,折射人类心灵小宇宙的朴墨心画,可称之"宇宙艺术之梦"。顾名思义,朴墨心画,即用质朴古朴的笔墨,渲泻和折射作者心灵的色彩和图像,并引发观赏者心灵的美感共振和思维  相似文献   

11.
社会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为此,有必要凝练教师的三颗心,即关爱之心、敬畏之心和学生之心。其本质就是"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人或几个人聚在一起对话时,听者可能不时插上一些附会之言,表示对其所言赞同,此即所谓附会语。大致说来,附会语主要有两种:一是重复对方所言;二是为所言帮腔,其中往往还夹杂着某  相似文献   

13.
道德对论     
王逆波 《商业科技》2014,(12):51-51
道,是无象天门。道就是天机之门。指心扉。《庄子·天运》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玄英注疏:“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开。天门,心也。”道,在人的天门,指鼻、口或天庭。《老子》曰:“天门开阖,能无雌?”河上公注:“天门,谓北极紫微宫……治身,天门,谓鼻孔。”《黄庭内景经·隐藏章》云:“上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注:“天门在两眉间,即天庭是也”。  相似文献   

14.
王超  王员 《消费导刊》2011,(5):104-105
传统西方哲学对物之物性的阐释早已成为不言自明的真理。哲学家很少再去思考“物”的问题。但是海德格尔对“物”的传统阐释进行质疑,他列出了三种对物之物性最根深蒂固的理解。即物是诸属性的载体、是感性杂多的统一体、是质料与形式的统一。这三种思维方式都将物当做认识的对象。因而没有从根本上把握物。海德格尔指出,我们必须要撕去这些自明性假象的伪装,为物解蔽。在他看来,人与物之间不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首先是一种存在关系,人首先总是寓于物中而存在。人通过对物的倾听,与物一同进入一个敞开的世界。在此,物找到了自己的根基,展开其自行生长、自身逗留的特征。而人在与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得了基本的生存情绪,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相似文献   

15.
的确像作者所言,Vista有着种种的不便与繁琐,而这也成为了我不用Vista的主要原因。 Windows操作系统逐年的被用户接受,逐年的成为大家默认的操作系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人性化的设计,通过几年来不断的演进越来越贴近用户的心理,让人用起来称心。  相似文献   

16.
高彬彬 《商》2014,(31):97-97
现代管理科学从提出至今已经发展了近100年,总结回顾期间的理论探索历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经历了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两大阶段。近年来,又有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以心为本”的管理学概念,即在管理学中“以心为本”利他经济学、价值观和愿景等理念为核心,并把心本管理喻管理学的一次重大变革。而心本管理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讲,如何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挥领导艺术,有效地运用心本管理的思想武装大脑,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韩本秀 《中国市场》2010,(14):158-159
笔者认为,根据《大学》原意,人之初既有"明德",即人先天固有的善良的德性,也有"昏德",即人先天固有的褊狭气质,而非人先天只有"明德";格物,朱熹解释为穷尽物理,笔者认为,格物是革"明德"之物,即"悉明德",就是了解、弄清楚什么是"明德"。  相似文献   

18.
孟子把仁政安放在人先天所固有的仁心的基础上,认为君王应该或者能够以怜悯同情和爱护他人之心来处理国事民生,即所谓的“发仁施政”。 在孟子关于仁政的学说中,仁政思想的哲学基础与出发点就是人的“不忍人之心”,也就是“仁心”,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同情、怜悯他人之心,是人的内在的本性。  相似文献   

19.
一、国外,境外的立法例 1法国.<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规定:"出卖他人之物,无效".因此,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在性质上属于我国民法理论上的无权处分)无效.那么,此时的善意买受人能否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呢?至少就动产而言,是可以的.但并非基于善意取得理论,而是基于<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的规定,即"即时取得时效"制度.许多学者认为"即时取得时效"制度就是法国民法的善意取得制度.严格说来,这样理解不够准确,两者的目的虽相似,但法理不同:对于"即时取得时效"制度,必须从时效的角度来理解,而时效强调的是状态本身,即善意取得对他人之物的占有这种状态本身就够了,至于产生状态的原因是否有效则不予考虑;而善意取得制度是直接着眼于交易安全的保护.既然是对交易安全的保护,交易本身是否有效就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状态,物体系的意义功能越来越显著,其结果是消费变成了全社会系统的浪费,同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陷入鲍德里亚所言的"收入、购买奢侈品和超工作量的疯狂的恶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