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财政的显著特征,就是公共性。公共性不是某种人类的共同本性的产物,它的存在依赖于“共同世界借以呈现自身的无数视点和方面的同时在场,而对于这些视点和方面,人们是不可能设计出一套共同的测量方法和评判标准的。”因此需要公共权威予以整合,政府的职能就是要协调这些不同的方面,使社会达到应有的和谐和认同。然而,官僚机构的低效和浪费,产生提供过剩公共物品和成本增加现象,政府的扩张,以及寻租和腐败等现象,都造成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及资源的浪费。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如果从…  相似文献   

2.
对区域性公共物品理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包涵了区域性、公共性、多元性、多样性四个方面,同时分析了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并且概括了公共物品提供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公共物品公共性进行了度量,并推导出公共物品公共性大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尤登威 《商场现代化》2008,(15):388-390
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提供。本文通过对博弈论理论的扩展,分析了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性。"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结果表明,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作用下,博弈可以走向帕累托最优条件下的纳什均衡;智猪博弈的结果则表明,在双方由于提供公共物品的收益分配不均时,会出现纳什均衡,私人提供公共物品也是有效的;而斗鸡博弈及其动态博弈结果同样论证了,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地方政府既可以供给民生型公共物品,也可以供给发展型公共物品.本文通过模型求解找到了影响地方政府供给民生型公共物品和发展型公共物品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之所以重视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而轻视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除了因为现行的激励结构使得发展型公共物品的"政治价格"大大高于民生型公共物品的"政治价格"以外,还因为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风险高于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詹正华 《财贸研究》2002,13(4):78-80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是我国今后财政改革的基本方向,但要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政府间的事权两大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公共性是一个连续区间且无固定边界,有必要按新凯恩斯主义的思路来把握政府的活动领域。政府与市场活动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市场化程度和人们当时对政府所应提供的公共品的范围的广泛认定与政府的实际能力。文章认为,要想处理好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就必须也有必要从分析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和公共品提供效率入手,并按国际惯例对此规范化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困境入手,分析困境,提出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可行性依据,同时对私人提供模式作出限制,最终完善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机制,达到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需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经济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公共经济管理公共性偏失问题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经济管理公共性偏失的表现,主要包括政府主体的缺陷、民营化导致公共利益流失、民主制度不完善和公共行政监督缺位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矫正公共性偏失的政策建议,如规范政府主体职能、发展协作管理、完善公民参与和强化公民意识教育等,以期为我国公共经济管理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市场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失灵情况逐渐凸现。第三部门兴起,逐渐成为与政府和市场比肩而立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公共产品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探讨了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弥补政府不足、提高效率、协调政府关系、纠正政府市场失灵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也应摆脱政府单一供给的局面,实现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  相似文献   

10.
公共物品的有无效或低效供给是市场失灵的重要体现之一。 在自由竞争市场的价格机制作用下,由于公共物品具有公共性往往使得市场缺乏供给动力,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配置需要政府部门实施适当的政策手段以合理调节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就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改善及供给结构的优化过程。针对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在分析农村公共产品短缺成因和政府改革后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要求政府既能够承担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又能够理清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与乡村自组织的关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机制、健全农村公共物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多元化,从而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公共选择:公共财政理论可操作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严密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公共物品理论是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基石。但比较严密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并不意味着科学、清晰、快捷的公共财政活动范围的确定。由于所有物品均有程度不等的外部正效用、制度性公共品界定的主观性、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范围的不确定性、资金投入的确定性和受益主体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人们对具体物品的公共性经常存在争议。公共选择理论为研究公共财政的具体操作方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必须通过政治程序或民主投票来决定公共财政的具体保障对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成的实现公共选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尽管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被人们视为界定公共物品的两大标准,但不同理论流派对这两大标准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由此所引申出来的政策含义更是截然有别.鉴于此,有必要从文献和现实两个角度来重新思考公共物品概念及其政策含义.首先,从公共物品的概念史来看,主流的“萨缪尔森——马斯格雷夫传统”主要着眼于物品的被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倾向于主张政府干预;而公共选择学派所秉承的“自愿交易传统”更多关注于物品的被供给方式,强调物品供给主体及其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并极力主张对政府权力的运用施加约束.其次,从政策实践层面来看,由上述两大标准引申而来,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内涵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两点:第一,制度规则的“非排他性”与受益范围的全覆盖;第二,供给水平的“非竞争性”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建设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过程中的目标所系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师远志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100-102
为农民提供能够保障其生产和生活的公共物品既有现实性又有紧迫性。通过分析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提出了政府的退位、正位和补位等"三位一体"的改革措施,以期推动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矛盾的解决进程。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提供公共物品,但公共物品却并非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政府直接供给公共物品面临诸多困境,如政府的经济人特征、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如何由个人效用函数得出社会的福利函数及政府自身低效率等问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生产缺乏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及多重代理特征决定其效率低下难以克服。  相似文献   

16.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莉 《商业时代》2008,(10):47-48
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多元主体供给的趋势,但由于政府责任、市场失灵和"三农"的弱势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中央政府供给纯公共物品,地方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为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立足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7.
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为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公共物品自愿供给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有效的自愿供给机制,实现政府、市场、自愿供给三方机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市场没有办法提供公共物品,这几乎是现代经济学的共识。而公共物品又是市场主体——消费者与企业的必需品。市场参与者们不得不组织起来建立一个企业来专司公共品的提供,这个企业便是政府。从公众与企业关系角度讲,在公众与提供私有物品的企业的关系中,公众仅仅是消费者;而在公众与提供公共物品的政府的关系中,公众既是消费者还是政府这个大企业的股东。正是由于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公众政府的博弈完全不同于公众与企业的博弈。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导致环境资源配置扭曲、生态环境产品市场供给不足,出现“市场失灵”。但由于政府干预不当,我国生态环境管理中同时出现了“政府失灵”现象,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公共性是一个历史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化而出现的。对于政府来说,公共性是其得以产生、运行的内在依据和合法性来源,是其根本属性,决定着政府的目标和行政行为的取向。但是,由于公共行政理论内在的缺陷、政府失灵、政府的行为片面追求效率等问题的显现,公共性在公共行政中变得模糊并逐渐缺失,引起了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危机,因此,应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对公共性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