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制度转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而构建科学的供给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一项基本目标。文章从基层政府财政、决策和行政管理三方面剖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现实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论述了农村公共物品的相关理论,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包括两个方面的效率: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如何来衡量公共支出的偏好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大部分公共物品供给中.个人的选择没有显示在被观察市场中,本文运用计量的方法时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配置效率进行实证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各省市在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中都不能达到有效率的配置水平,政府配置地方公共物品的组合是不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要求政府毖须转变政府职能,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的相应调整,其中重要的就是公共物品的管理问题。本文从公共物品的特性出发,利用纳什均衡引出公共物品存在过度使用问题。政府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必然要对公共物品进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地区差异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在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指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对缩小各地财力差异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建立复合多样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环境管理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指的是建设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缩小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口,使农村人真正提升幸福指数。文章重在厘清公共物品研究的经济学分析基础,通过考察新凯恩斯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对公共物品分析,以此丰富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内容,以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现实情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现行财政制度、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等方面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指的是建设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缩小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口,使农村人真正提升幸福指数。文章重在厘清公共物品研究的经济学分析基础,通过考察新凯恩斯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对公共物品分析,以此丰富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内容,以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治道变革以来,国内学者对于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各种研究视角进行综述,总结为公共物品经济学、新公共管理与科学发展观三大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提供。本文通过对博弈论理论的扩展,分析了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性。"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结果表明,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作用下,博弈可以走向帕累托最优条件下的纳什均衡;智猪博弈的结果则表明,在双方由于提供公共物品的收益分配不均时,会出现纳什均衡,私人提供公共物品也是有效的;而斗鸡博弈及其动态博弈结果同样论证了,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政府作为公共物品供给方,由于垄断导致其低效率低水平。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具有灵活性、广泛性、创新性、专业性等优势,本文在分析第三部门供给公共物品的原因基础上,指出在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了第三部门与政府和市场合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郭伟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12)
我国现行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沿袭而来的.尽管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国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公共教育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偏低、基础性建设投资不足等方面.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尽管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被人们视为界定公共物品的两大标准,但不同理论流派对这两大标准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由此所引申出来的政策含义更是截然有别.鉴于此,有必要从文献和现实两个角度来重新思考公共物品概念及其政策含义.首先,从公共物品的概念史来看,主流的“萨缪尔森——马斯格雷夫传统”主要着眼于物品的被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倾向于主张政府干预;而公共选择学派所秉承的“自愿交易传统”更多关注于物品的被供给方式,强调物品供给主体及其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并极力主张对政府权力的运用施加约束.其次,从政策实践层面来看,由上述两大标准引申而来,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内涵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两点:第一,制度规则的“非排他性”与受益范围的全覆盖;第二,供给水平的“非竞争性”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建设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过程中的目标所系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