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的思维与方式助推社会治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命题,它关系到群众的民生福祉,关系到基层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政权的长治久安。从"法治"理论的角度阐释了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应将法治与创新社会治理相契合,坚持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政府权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从而大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要建设法制社会就需要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甚至需要两代人、三代人才能完成这一战略目标。要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五大支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健全和完善社会法律体系;打造法治政府;建立行之有效的法治监督机制和提供充分必要的法治资源。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作为政法综治战线和社会治理领域的一面旗帜,新时代“枫桥经验”给予了基层社会治理丰富的经验启示,值得挖掘借鉴。面对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优化依法治理环境,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构建法治实绩考评体系,发挥自治、德治对法治的反哺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建设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又有区别。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创造必要条件和选择正确路径推进这一进程,尤其是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商》2016,(13)
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网络社会法治化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网络社会作为新型的社会结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具有开放、自由、复杂、虚拟、非均衡等特征。因此,在推动网络社会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中,从制度建构和现实困境的维度出发,结合网络社会的特征和治理现代化的实情,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依靠法制体系规范网络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保障机制现状河北省治理委员会提出治理含义包括各种公共或者私人的个人及机构管理,所共同事物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另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建立在保证法治和政府充分参与的基础上的一项共同事业,并充分激发出政府、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个人的力量,对于这一观点更符合社会治理的理念。河北省社会治理领域支持非政府组织等社会行动者的参与,并强调政府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商》2015,(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两个总目标间具有深刻内在联系。建设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政府依法行政,而且需要社会治理法治化。妇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广泛的社会属性,应当在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化组织优势为治理优势,发挥妇联在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妇女工作社会化转型,担当党和政府联系女性社会组织和广大妇女参与社会治理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8.
<正>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方法,即依法治国(法治);另一种是专横非法、为所欲为的方法,即以人治国(人治)。要法治还是人治,这是任何政治体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历史证明,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民主化、民主法律化的体现。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国家最初是相对于“警察国家”而言,是指主要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国家类型。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正义之法、崇尚民主精神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从而使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和谐配置的国家类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治理是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应以建设法治政府、健全社会信用和培育社会组织为三个重要支撑力量。世界一流城市在这些方面有成熟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社会治理领域世界一流城市的选择标准(一)高效透明的法治政府政府在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  相似文献   

10.
民主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主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民主法治的社会使命,做国家民主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11.
商巍 《现代商业》2014,(30):127-128
社会治理创新是党在社会建设领域理念和实践上的转变和升华,也是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基层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点,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创新基层治理可以从西方先进理念、我国传统文化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三个维度来理解。而基层社会治理又是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扁平化、双向互动的治理方式、平等合作关系等新特点的必然选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则要求从建构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维、确立多元的治理主体、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等具体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加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是积极推动保障民生和依法治国的新举措。近些年,我国在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屡下重笔,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逐步健全,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方式也不断创新,"德治"和"法治"并举、完善尚德守法的长效机制成为一大趋势。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必由之路,社会共治的基础是达成社会共识。我国食品安全法治大有可为,也必须尽快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坚持依法防控。然而,在疫情防控具体实践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违法"或者"无法"防控的乱象。这些乱象丛生的主要原因有:个别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不足、有些基层组织社会治理法治化程度不高以及部分公民法治意识仍然有待提升。为此,可以从坚持应急法治原则、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以及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等几个方向推进新冠肺炎疫情的依法防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河北省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河北省基层社会治理要两手抓:一手抓文化,一手抓法治。一方面,增强河北省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推进河北省基层治理法治化。做到知行合一,更好地促进河北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武汉百步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党的领导、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区。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科学化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增强法治意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多方治理、依法治理、文明治理和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社会条件下,积极预防犯罪,必须深化治理方式的改革。在思维模式上,要加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防控能力,建立健全社区犯罪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维护公共安全、服务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目标;在治理方式上,应以治本为目的,运用综合治理模式预防犯罪,防患于未然。从而形成在法治语境下积极预防犯罪的体系,实现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1)
法治与德治是治理国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两者各有自己的特点。法治与德治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内涵,法律是道德的制度体现。法治与德治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治理来说缺一不可,都是很重要的。然而在我国的实际中,法治与德治在实际的操作中总会有偏向,这就需要衡量这两者的关系,衡量两者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政府实行法治、重塑政府、政府行政分权治理、推行政治民主和社会自治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政府依法律治理的内涵,希能够获得对政府依法律治理这一理念的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推进我国政府依法律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在法治的道路上前行,政治文明的新境界会逐步显现,国家社会治理的新气象会逐步出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新目标会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吴耿 《商》2014,(30):211-21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如何实现区域治理的法治化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议题。针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发展现状,区域法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在我国,区域法治有相应的宪法依据,结合当前我国区域法治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展,对其困境和进路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