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经济体系存在着对当地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性问题,随着资源消耗速度的不断加快,资源耗竭的日期不断提前,城市转型已经成为我国诸多资源城市不得不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在转型过程中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对于城市经济的后续发展动力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重要意义,这在西方国家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实。故以安徽省两大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南淮北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城市转型中财政教育支出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影响,研究其效用,探索财政性教育支出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支持建设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示范区城市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是作为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而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目前,大部分资源型城市所拥有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已经不多,普遍面临支柱产业单一和后备资源不足两大发展难题.如果不能客观认识这个规律,及早调整发展战略,资源型城市就会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因而,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发展危机,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石嘴山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提出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和经济转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载体,以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庆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成功实现转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不仅中央关注,更是大庆市委市政府当前工作的重心,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其以产业转型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大庆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提出了"产业与城市双重升级"推进之举,目的是实现宜业更要宜居,这也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战略高度来谋划和布局,特别是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探索产业转型不仅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视角,也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发展路径:从政策先行的角度和从科技引领的角度进行产业转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一种重要城市模式——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随着自然资源的减少或枯竭可能停滞甚至衰落。资源型城市在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产业重构问题,能否搞好产业重构关系到此类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兴衰存亡。徐州市贾汪区作为徐州市一个特殊的区,其产业重构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逐步发展为今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道路。 对于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由智慧城市所衍生出的智慧产业带动了经济的绿色发展,这也呼应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 但由于受限于环境和资源的制约,资源型城市不得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不断转型优化来谋求未来的发展之路,而智慧城市正为其指明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延安作为自然资源型城市和红色文化资源富余城市,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应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过去政府在延安旅游业发展中曾发挥主导作用,今后还应在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创新升级旅游产品、促进相关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延安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温晓丽 《市场论坛》2011,(10):49-50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其整体转型的核心部分,而在当下全球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融入低碳理念也成为必然。本文着重论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低碳转型所应包含的内涵和理念,以及产业转型的几种模式,从而提出产业转型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淮南矿区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水土流失、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数据,分析了煤炭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和文化等诸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了为解决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持久发展的策略,提出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煤炭产业和其它产业相协调,国有投资和民间资本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5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作为《"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文件,准确把握我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振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聚焦推进...  相似文献   

12.
徐周舟 《中国市场》2011,(41):136-137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个世界性问题对于不同的资源型城市,其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各有差异。本文在总结不同国家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对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淮南矿区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水土流失、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数据,分析了煤炭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和文化等诸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了为解决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持久发展的策略,提出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煤炭产业和其它产业相协调,国有投资和民间资本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重要城市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也给生态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在此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道路应该走向何方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转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城市资源可利用情况应该制定多元化的转型方案,黑龙江省的煤炭城市在接下来的转型中仍以发展煤炭行业为主。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面临部分地区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体制性障碍突出等问题。而煤炭企业进行知识转移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转移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即知识获取、交流沟通、学习应用、知识接受及内化为企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并发展适当的接续产业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中,资金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金融作为动员和引导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式对该类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而言十分重要。但金融支持城市转型和接续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支持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资源型城市提供产业转型机遇,成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吕梁市,政府规划并落实详细的大数据产业政策,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还面临大数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数据融合应用不够深入,数据开放共享不足及专业人才等发展要素缺乏这一系列问题。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多元主体的作用,建立大数据规范及标准、发展大数据融合应用、保障人才供给,共同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资源型城市对地区自然资源的不懈开发,致使一批批资源型城市资源濒临枯竭、经济下滑、生态环境恶化及人口流失等延伸问题接踵而至.为保持经济增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亟须解决转型升级困境,培养替代性产业,寻求产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黑龙江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分析过度转型初期阶...  相似文献   

19.
许多资源丰富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反而更加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表现为资源现状堪忧、经济结构不平衡日渐严重、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这种资源诅咒现象是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它给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也为其转型发展带来重大不利因素。基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延伸、更新及复合三种模式,阐释了转型模式选择的资源丰裕度、产业政策、区位因素、资金因素和技术因素等五个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的资本、科技、人才三个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增长阶段,但飞速发展的经济也导致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增多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实施生态转型。实施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的有效路径是:加大政府生态经济管理力度,加快实施"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环境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国际间生态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