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悦  余凯航 《中国市场》2013,(40):11-13,17
本文针对1992—2011年财政农业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结合这些年的经济数据,综合运用协整分析和VAR模型,对财政科技和农业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了该时间跨度中国的科技与农业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弹性;基于ECM检验了三者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顺 《商业研究》2006,(13):146-150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我国1978-2000年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科技投入相应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优化投入结构是我国科技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何婷婷  陈阳 《中国市场》2015,(12):74+83
选用1956—2012年中国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两者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投入是双向格兰杰原因的长期稳定均衡;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长期和短期弹性值都比较大,而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值较大,短期弹性值却很小。因此,中国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科技拨款,实现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理论,研究1978—2009年度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投入有一定的拉动作用。GDP构成了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Granger原因,而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只有在滞后2年时才构成GDP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8):121-122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湖南省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湖南省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并且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8年-2008年相关数据,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在该时间跨度内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212,长期弹性为0.658;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GDP对财政科技投入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处于很低的水平,但从长期来看,财政科技投入对GDP的正向拉动影响时限更长,而且其对GDP的方差贡献率非常突出.目前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仍然偏低,应该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科研项目评价、后续跟踪和持续支持制度,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7年中国教育支出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时滞作用,教育支出冲击对GDP的作用较强,GDP冲击对教育支出相对较弱,说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回报高于经济对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将财政支农支出指标引入传统的生产函数,研究了广西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实证的角度得出: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短期内作用非常不明显;最后就实证结论,提出了财政支农支出更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进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进口数据、出口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单位根(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中国进口贸易、中国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短期与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帮助适应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稳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政府科技投入具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属性,属于消费性支出的范畴,因而财政分权会降低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但本文利用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财政分权能够提高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水平,表明科技创新实际上具有经济性公共物品的属性,属于生产性支出的范畴。为了更好地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科技分工;重新审视经济增长(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重庆市1985-2009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本文对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方程表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重庆市人均GDP每增长1%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0.1444%;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不论是短期抑或是长期,重庆市经济增长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但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因此,消除政策性排斥,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探寻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回顾总结的基础上,以重庆市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为例,采用金融发展程度指标和Eviews6.0计量软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重庆农村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宋耀  章玉贵 《中国市场》2013,(15):77-84
文章以中美统计局发布的1978-2011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中美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科技投入每增加1%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938%,美国科技投入每增加1%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003%;(3)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信息、研究开发或创新所引致的规模收益递增、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等核心内生变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化,促进了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秦建军  武拉平 《财贸研究》2011,22(3):19-27,85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陈莉 《商》2014,(1):289-289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方法,根据2005年到2010年广西区的数据,对广西区科技投入与广西区经济增长进行灰色关联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人员投入、 R&D经费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这三者与广西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呈正相关的,并且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不明显,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促进效果最明显,而R&D人员投入居中。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际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87—2009年的科技投入与GDP总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知,广东省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科技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广东省应凭借自身优势,抓住大部制改革的机遇,加速科技发展;制订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支持民族产业创新;开拓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确保科技投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88~2007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5—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在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特因果检验的方法,实证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内内蒙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波动,但是在长期内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不仅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而且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经济增长和教育发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江西省1991—2010年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的依存关系。同时针对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之间的某些恶性互动形式,提出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中国宏观经济1989—2016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对财政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引致了财政教育投资的增长,而财政教育投资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