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可以看成由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和众多分散的中小股东构成.在股权融资中,大股东可以凭借其控股权剥夺中小股东利益,获得控制权收益.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行为,给出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条件,并就如何防止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控制权私利产生的原因,认为上市公司部分改制的特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二元股权结柏是控制权私利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缺乏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谌琴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85-86
当前,由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监督、制约功能不全,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害的情况屡见不鲜。且由于法律对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保护,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严重侵害着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分析了大股东行为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补偿、激励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申尊焕 《财贸研究》2003,14(5):76-80
公司治理理论表明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但已有理论缺乏对其侵害原因的分析。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大股东提供的监督服务是一种俱乐部产品 ;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分析表明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为补偿其监督成本 ,且大股东数量越多 ,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越小。为防止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发生 ,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和公司长远利益 ,就应对大股东的监督进行补偿 ,并给予激励。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自开始以来,"三高"现象居高不下。大股东利用其自身优势,通过盈余管理、信息优势、高送转和定向增发等为自己"创造"减持收益最大化的减持时机,获取高于市场正常收益的超额收益率,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主要讨论了大股东在减持过程中为获取异常收益而实施的行为,试图揭露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及相应的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侵害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已有文献在对股东控制权上的分析疏漏造成了分析结果的片面性。力图通过控制权收益和超控制权收益理论的运用,深刻分析控制性股东的行为,从而提出治理大股东侵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大股东违规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现象日益频繁。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已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大问题。大股东凭借其控制地位,对上市公司与广大中小股东进行肆意的掠夺,掏空上市公司以攫取利益。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广大股民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阻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描述了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现状及危害,然后剖析了掏空行为的原因所在,最后从公司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提出遏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文寿 《商业时代》2006,(28):68-68,70
股权分置改革是对不合理的股权结构的改革,股权结构变化后,公司治理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本文提出由于股权结构的分散而给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带来了中小股东放弃公司控制权、“内部人控制”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加剧三个新问题。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陈丹洁 《现代商业》2014,(3):135-136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一直普遍存在着几个的根深蒂固的问题,股权集中度过高、股权制衡度偏低、大股东控制着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市场的难以形成、小股东地位的缺失、大股东对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等等,本文以我国深圳交易所上市的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从对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指标的定量分析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刻画,回答了诸如大股东手中的控制权对于公司绩效是否有影响、其他股东对于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程度对于公司绩效是否有影响、有着怎样的影响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0):178-179
在大股东纷纷取得丰厚利润以后,大股东减持也成了一种潮流,是大股东保住既得利益,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文章在研究隧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这种大股东减持现象,研究大股东是否有利用不对称信息侵害中小股东进行隧道挖掘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161-162
对于国企改制的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问题带来的大股东侵害一直对中小股东利益存在着威胁,有些企业,其背后所隐藏的不透明的关联方交易和企业资产的转移往往令人担忧。由于大股东的绝对地位,中小股东很难形成对大股东的监督与控制,本文以"ST宝硕"为例,探索如何能够尽早的识别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风险,从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另一方面,当大股东侵害的事件曝光后,对于面临破产的企业,如何选择企业重生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又是中小股东另一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股东侵害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一个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已有文献缺乏对大股东侵害成因和程度的研究。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本文模型指出实施监督职能但没有得到相应投资收益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原因,大股东的侵害包括以补偿监督成本为目的的第I类侵害、要求监督成本的支出取得合理投资回报为目的的第II类侵害和大股东利用公司内部信息以最大化其收益为目的的第III类侵害,且不同类型的侵害对大股东和公司的意义不同。为有效解决大股东侵害问题,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就应对大股东的第I类和第II类侵害进行补偿,并对第III类侵害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通过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研究了大股东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方式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普遍存在的;审计师意见能对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可 《商场现代化》2008,(6):283-284
旧公司法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上有许多不足,这就使他们的利益往往会受到大股东的侵害。新公司法大胆的引进和增设的制度,加强了对他们的保护,更好地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关系,为公司中小股东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提供了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通过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研究了大股东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方式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普遍存在的;审计师意见能对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丽 《现代商业》2007,(7Z):41-41
本文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通过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研究了大股东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方式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普遍存在的;审计师意见能对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7)
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时有发生,中小股东的权益,在资本多数决背景下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救济问题便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大弊病。本文,从法律控制角度,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中小股东的利益救济问题,试图提出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大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原则,使中小股东有真正的决策权,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试行分类表决制,以加强中小股东表决权重.但由于分类表决制存在的缺陷使中小股东的决策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成为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本文通过分析分类表决制的适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定向增发可分为四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并购型定向增发与战略投资型定向增发。本文以资本市场中融资型定向增发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ABC公司大股东双向定向增发行为明显存在着维持控制权利益、获取股权价值增值以及进行股权质押的利益动机,侵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相关法规还要在锁定期种类、锁定期限、定价基准日及增发定价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利于强化发行及二级市场上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