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应对方式对焦虑的影响。方法:研究妇科择期手术患者188例,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并研究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焦虑患者92例(48.94%),非焦虑患者96例(51.06%);焦虑组采用面对应对方式的平均分低于非焦虑组(P=0.028),采用回避应对方式的平均分高于非焦虑组(P=0.005)。结论:妇科择期手术患者的应对方式对焦虑有影响,提示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帮助患者以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取代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女大学生消极就业应对方式和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对随机抽取出的15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居住地不同的女大学生与消极就业应对方式,择业效能感没有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女大学生会选择采用消极就业应对方式,择业效能感也低。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能够促进信息传播,帮助群众宣泄情感,有利于疏导民众的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高校大学生往往会受到精神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大学生面对疫情的心理焦虑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层取样法,使用《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辽宁省内13所院校2013届未就业大学生分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秋冬季就业阶段共实名制调查1637名学生,春季就业阶段对其中1008名未就业的学生进行了二次调查,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秋冬季就业阶段,院校层次、专业、生源地、社会实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形势认知差异对就业焦虑有显著影响;2春季就业阶段各影响因素逐步弱化,就业焦虑程度逐渐趋同,就业焦虑回归方程显示,生源地、应对方式、形势认知和社会支持是春季就业阶段就业焦虑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两阶段对比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基本符合,大学生对就业情境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具体关系模式。随机选取28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对积极应对方式有直接预测性,时间监控观既可以直接影响积极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时间效能感中介间接影响积极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因子对消极应对方式则没有显著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感表达障碍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上海两所高等院校170名大学生施测。结论:大学生情感表达障碍与其社交焦虑有一定关系,提高大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可以有效改变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原因问卷对河南省5所高校的569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考查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焦虑整体水平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28.9%,其中轻度焦虑为19.1%,中度焦虑为9.3%,重度焦虑为0.5%,并存在性别...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商》2015,(1):93+92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生态移民应对方式、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自编生态移民社会适应问卷对宁夏地区309名生态移民进行调查。结果 1男、女性生态移民在SCL-90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龄组被试在躯体化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3生态移民的应对倾向性与心理症状总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维度显著负相关。4社会适应与心理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均显著负相关。5社会适应与应对倾向性均对心理症状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社会适应与生态移民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并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红娟 《品牌》2014,(8):175-175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无法确切评估的伤害。尤其是对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而言,影响甚大。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成为重中之重。毛主席曾说过"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因而,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本文以突发公共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着重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性,呼吁各高校建立全方位的应对措施,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0.
安连超 《中国市场》2022,(19):115-117+168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情绪共情对企业员工焦虑情绪的影响,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进行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随机抽取113名企业员工,对其施测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和广泛焦虑量表(GAD-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绪共情和焦虑情绪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共情可以显著正向影响焦虑。说明情绪共情是焦虑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降低企业员工的情绪共情水平,从而降低其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交往焦虑量表》(IAS)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生活方式理论,将大学生按生活方式的不同分类,研究不同生活方式类型的大学生对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借助生活方式量表创建调查问卷,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结构方程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生活方式各因子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网络商家进行产品和市场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柴欣荣 《商》2014,(26):272-272
本研究采用引用问卷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交往焦虑量表对海南某高校1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法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与交往焦虑的相关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改善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震惊全国,事件的36位遇难者中,包括有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在感叹惋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极为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矛盾也越演越烈,突发事件的出现频率也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来探寻培养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方案,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应对能力,提高社会警惕性。  相似文献   

15.
抽选290名在校高职大学生,采用SCL-90临床症状精神量表测试,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方面比其他大学生分值略高。教育教学中通过设计多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活动,力图培养高职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了解某商务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情况。结果表明:口语焦虑最高,听力焦虑、口语焦虑与写作焦虑都与考试(无口语测试部分)总分呈负相关,其中听力焦虑最为显著。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三大主要成因为:口语交流、测试和负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学习、就业等压力过大,一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心理现象,具体表现有新生焦虑、应试焦虑、就业焦虑等。提出大学生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积极融入集体和参加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摆正就业心态,正确面对就业压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培养健康、开朗的性格,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克服焦虑心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君威  仓平 《中国市场》2011,(5):15-16,20
主要研究生活方式与服装品牌形象的内在联系。选择休闲运动类6个品牌为调研目标,以上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成熟的量表展开研究,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生活方式各因子对品牌形象各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思想文化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高要求使其面临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更加恶劣的就业环境以及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无论是行为还是心理方面都表现除了他们的不安、焦虑。基于此,本文对本市三所高校的150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1)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同伴关系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同伴关系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同伴关系越好,个体更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应对方式的重要影响。本文希望通过该项研究来深化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改善应对方式,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