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选择用暂时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作为收入不确定性的指标,发现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增长更快,且收入稳定性增强,实际收入的不确定性减少。通过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中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对我国农民消费的影响相对持久收入要小许多。此外,在1992年市场经济改革后,暂时收入对我国农民消费的影响加大了。我国农民消费还有很大潜力,只是因为收入较低,确定性收入太低,所以抑制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比例较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中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进行收益。河南作为传统农业省份,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河南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并通过与全国及发达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比较,针对制约财产性收入增加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实现农民土地收益增长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致富天地》2016,(4):38
编者的话: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不再单一,在务农之外,还有了工资性收入和其他收入。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是短板,农民增收是关键,那么该如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实质乃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开启农民要素收入的源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据以获取收入的要素有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基本范畴。开启农民的要素收入之源,就是要分别开启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要素收入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提高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洋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17-18
财产性收入是公民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通过思考提出财产性收入的意义,同时通过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特点的思考,认为我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偏低,区域之间差距大,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偏少,以此提出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实质乃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开启农民要素收入的源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据以获取收入的要素有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基本范畴。开启农民的要素收入之源,就是要分别开启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要素收入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朱呈访 《消费导刊》2009,(11):48-48
由于当前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出口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农村消费是我们应对经济危机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的支出决定于持久性收入。为改善我国农民持久性收入偏低的现状,本文提出必须采取消除农民收入中的不稳定因素,扩大农民收入渠道,减少农民增收负担等措施,来切实增加农民持久性收入,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8.
刘丽 《商业研究》2006,(1):108-111
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角度看,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民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导原因,且不合理的再分配政策的逆向调节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差距。时下,必须从加大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切实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民收入的区域聚类分析 (一)评价指标和样本确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规范,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衡量指标通常有农民人均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收入来源主要由劳动者报酬、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组成。  相似文献   

10.
张春梅 《商》2013,(14):297-29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而农民问题的重点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贵州省农民收入问题有了较大改善,这不仅体现在绝对数量上的增长,还体现在收入结构的较大变化。本文根据具体数据分析贵州省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现阶段的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胜香 《现代商业》2007,(20):173-174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合理解决城乡收入过大的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制度原因,指出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和扶贫贷款,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力度,减少对农民利益的剥夺等措施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下降到3.13:1,连续第二年出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现象。在农民收入绝对水平提高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近两年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及特点从结构上看,近两年农民增收的最大特点是来源多元化、非农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010年和2011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下降1.2和1.7个百分点,而同期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分别提高1.1和1.4个百分点。从2010年开始,工资性收入的占比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即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林牧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伴随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山西农民的收入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但是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影响农村收入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仍然存在,因此推动农村经济收入长远增长的任务仍然较为困难。对此,以山西农民为例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民收入现状并从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与营业性收入,强化农民财产性收入,以及优化农民消费状况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阶段农民财产性收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界定、经济功能、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以丰富和拓展性的有关研究,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改革实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向农民工的转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收入是最关键的因素。本文就针对如何确定农民向农民工转化的收入临界值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是农民向“离家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转化的收入临界值为农民在农村人均月收入的4.80倍;二是农民就地转化为农民工的收入临界值为农民在农村人均月收入的2.52倍。本研究的目的是,期望以此标准为政府更准确地制定劳动法中针对农民工最低工资的相关条款提供参考,同时也可指导企业制定针对其农民工的合理薪酬,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现阶段的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合理解决城乡收入过大的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制度原因,指出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和扶贫贷款,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力度,减少对农民利益的剥夺等措施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是多项来源构成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各项收入来源变动的综合反映。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法,以甘肃省为例,对2000-2012年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大小,以及收入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是较大的,而经营性收入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逐渐减小。所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同时保持其在家庭经营收入方面的优势是缩小甘肃省城乡居民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财产性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收入倍增,难点在农民。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大的潜力所在。本文通过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农村居民收入的构成中,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依然微乎其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应采取积极措施拓展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以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来源的分析,认为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并详细分析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低且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扩大农民消费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