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意义及措施,并粗略地构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意义及措施,并粗略地构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5.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实现单位土地使用的最大效益,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土地管理工作者,长久以来一直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系统地阐述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理论或者方法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7.
8.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近年来,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制止浪费和粗放利用土地,珍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土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集约用地就是提高每宗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比,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处于一个土地供需矛盾的集中凸显期,如何根据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会全的精神,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野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建议,即落实一个“优”字--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突出一个“转”字--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加强一个“整”字--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依靠一个“创”字--创新土地节约集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德惠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红线、保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实际。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努力提高全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不断引导土地资源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德惠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红线、保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实际,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努力提高全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不断引导土地资源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日益紧缩,今后建设用地保障压力将越来越大,缓解日益尖锐的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各级国土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本文从规划、用地、执法等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破解用地难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14.
马艳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6):221-221
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这两种概念常常被人们混淆,土地的集约利用从宏观上来讲是对土地粗略利用而言的,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对比使我们对土地利用的认识更深刻,更广泛。 相似文献
15.
重视小城镇规划集约利用土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科学合理规划可以对本地区今后5-10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指导作用,可以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是个严肃认真的工作,一旦制定好就要纳入法制化轨道,不可随意更改,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随意变动规划,规划跟着建设走,盲目扩大用地等不正常现象.这些问题已经对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制化建设产生了挑战,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粗放使用和土地利用的不经济,影响了经济社会长久发展,需要认真对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重视小城镇规划集约利用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个科学合理规划可以对本地区今后5—10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指导作用,可以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是个严肃认真的工作,一旦制定好就要纳入法制化轨道, 不可随意更改,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随意变动规划,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土地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依托,土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目标,还是人口集聚都必须通过土地调整来实现。而目前河北省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了其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因此,提高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是河北省当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前交通节约集约用地更多的是各种交通方式各自开展,而且主要在设计、施工阶段从工程技术角度等实现节约用地。应跳出工程技术层面,从制度建设上促进交通节约集约用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研究交通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