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资产选择及存款供给的影响引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高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狭义货币乘数的波动,增加了广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流通速度.同时,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进而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首先从第三方支付、网贷平台、互联网理财和数字货币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机理。研究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理财发展势态较好,而网贷平台规模呈现倒U型趋势,数字货币发展波动较大。同时,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影响。最后,文章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部门入手,从利率市场化、货币供应量统计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不断变化,我国互联网金融实现了较快地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开始推出相应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以缓解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紧张问题,进而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深入研究新兴态金融发展下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机制,主要通过M2以及社会融资规模为指标探究检验我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以及运用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最新形式。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金融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边界,使更多的人可以进入金融领域进行投资理财。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互联网金融,这必然会导致国家的金融政策发生变化。文章主要讲解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发展模式、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文章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及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金融脱媒,这一绕开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配资方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随着金融脱媒的出现,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对中介目标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越来越复杂,最终目标的不可测性逐渐增加,而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也随之提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探讨其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向荣 《商业研究》2005,(15):19-21
金融系统的演进模式划分为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我国金融系统的演进应该是朝着银行与市场互补发展的模式演进。这对当前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货币政策效应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多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我国本身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种宏观经济条件下,我国想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制定我国特有的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制定这些政策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国内外的货币与金融政策。首先对国内外金融形势做出分析,简述国内外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国外货币与金融政策做出分析,从而了解国外货币与金融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宏观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同时又对宏观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及其实施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我国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制定及其操作面临新的问题。金融创新起源于1960年代,1980年代在金融自由化趋势的推动下形成高潮,至今扔如火如荼。在这场广泛而又深刻的创新浪潮中,金融创新究竟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9.
金融稳定与货币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已被重新定义,需要更高的利率以抑制金融风险,将金融稳定的内涵纳入到我国的货币政策之内,以降低系统性低估而导致的风险诱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将金融稳定纳入其考量范围内,使有效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10.
金融稳定与货币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已被重新定义,需要更高的利率以抑制金融风险,将金融稳定的内涵纳入到我国的货币政策之内,以降低系统性低估而导致的风险诱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将金融稳定纳入其考量范围内,使有效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开始增大,这给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货币供求和货币内生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构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对货币供给的消减作用模型,提出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强化金融创新,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
近些年来,随着运用网络技术和金融业务的不断相结合,对金融市场起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2013年以来我国网络金融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广泛应用对金融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与冲击。网络金融的出现与发展无疑对我国的传统货币政策产生一些影响,对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网络金融的现状,探讨网络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网络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为依据,来分析它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慧刚 《商业研究》2005,(13):148-152
股票市场的交易活动现实地影响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行为,继而影响某些重要的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指标,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互动效应日益明显。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直接和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规模和结构的发展也影响着货币政策的运行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成果,然后基于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收敛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提升我国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消除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猛发展,对银行业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商业银行被迫调整固有的经营策略,并且这种调整最终将反映在市场利率的变化中.本文运用"收益–成本控制模型"和"拉姆齐模型"模拟了互联网金融对信息采集和利用的正向激励,将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纳入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分析框架,从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与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相关关系,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优势能够降低同业市场利率的波动性,增强同业市场利率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其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估、 金融业布局和监督管理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在当代发展迅速,已成为金融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金融在货币政策、法律层面和网络技术方面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其复杂多变性和隐蔽性使互联网成为洗钱的重点区域,破坏了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以第三方支付平台和P2P网站为调查对象,分析互联网金融洗钱的特点及危害,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洗钱是怎样产生以及提出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防范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文荣  姜雪 《中国商论》2024,(8):107-110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分为数量型中介指标和价格型中介指标两类,中介指标是连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桥梁,通过中介指标监管部门可以提前判断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而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因此,中介指标的选择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影响着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金融变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越来越低,而以利率作为金融变量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我国开始考虑向价格型中介指标过渡。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运行现状,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创新对我国数量型中介指标的有效性影响,得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面临的困境,并给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通经济》2016,(7):122-12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改变货币流通方式和流通速度,影响货币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支付货币电子化对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产生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支付货币电子化的普及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增加了货币供给。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传导机制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是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之一,其中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深受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此该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并探讨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路玉琼 《商》2014,(45):152-152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飞速发展,影子银行亦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这不仅对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很大的影响,也使货币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目标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