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根据“假按揭”中有关合同签字的真伪以及银行是否知情对“假按揭”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型“假按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各方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作者认为:对于有借款人真实签名的“假按揭”借款合同而言,根据银行对“假按揭”情形是否明知,借款合同应分别属于有效合同和效力未定的合同。在法律责任方面,开发商和借款人应对银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刑法》对贷款诈骗打击不力,只能在特定的情形下才能追究开发商和借款人的刑事责任。最后,作者就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救济措施以及《刑法》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开展情况 目前曲靖市全部6家商业银行均开办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贷款最短期限1年,最长期限规定不一,实际办理期限在10年-15年左右居多;贷款金额七成放贷,平均金额在10万左右,贷款主要对象为公务员。近年来该项贷款呈逐年攀升态势,至2004年11月末,全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21.4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61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支持居民购房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开办时间的推移和业务量的增加,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逐步显现,尤其是“假按揭”成为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假按揭”尚无明确的定义和认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假按揭”的识别、定性、风险控制和惩处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归纳了“假按揭”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风险隐患,开出了防治“假按揭”的“药方”。  相似文献   

5.
“假按揭”贷款即开发商通过其内部员工、关联企业员工或甚至伪造假身份证,虚构购房事实,到银行办理房屋按揭贷款,再用贷来的款项归还开发商的其他债务或挪作他用,造成银行信贷资金风险。在此,仅就“假按揭”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浅要阐述。1.审慎选择按揭合作对象。“假按揭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个人住房按揭业务具有风险低、经济资本系数小、收益长期稳定、综合效益明显等诸多优点;农总行也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归为引导类贷款。大力发展住房按揭业务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有限经济资本资源、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带动其他个人业务发展等诸多目的。正由于上述原因,个人住房按揭业务成了近来各家商业银行争相发展、竞争激烈的焦点业务之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各家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此项业务的同时都把防范和打击“假按揭”现象作为业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8.
现在国家对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的现象进行了大力的整治,通过政策的组合拳,全面打压房地产,而假按揭的现象势必加剧。本文通过浅析假按揭的历史,现在的情况,与未来的防范,增强购房者对假按揭的认识及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9.
10.
自2010年以来,国家持续加大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实施限购令、限贷令,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市场流动性收紧,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异常复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目前,房地产开发商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少数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不排除不法者通过“假按揭”套取信贷资金的可能。对此,商业银行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意识,掌握“假按揭”贷款特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管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加防范“假按揭”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增长迅猛,2009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超过3.2万亿元。然而,倍受诟病的“假按揭”现象却长期以来严重困扰着个贷业务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数据.就商业银行催收、处置“假按揭”贷款的主要保全手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银行同业在盘活处置这类不良资产时,  相似文献   

12.
假按揭: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堃敏 《西南金融》2003,(11):58-59
近年来,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因虚假按揭贷款所产生的风险也在不断释放,其手法多种多样,主客观原因同时并存。防范房贷风险关键是要把住“入口关”,完善机制,规范操作,强化内控管理。  相似文献   

13.
所谓“假按揭”个人住房货款是指不以真实的购买住房为目的,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作为购房人,或是开发商虚拟若干购房人,以这些购房人的名义与其签订虚假的购房合同.再以这些购房人申请按揭贷款,从而套取银行资金。这样.开发商能够尽快“销售完”房屋收回投资,乃至实现获利。  相似文献   

14.
繁荣的背后,警惕住房“假按揭”贷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假按揭”贷款时有发生,扰乱了房地产市场,严重威胁着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对金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对某市银行机构的“假按揭”贷款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项超 《西南金融》2004,(2):46-46
由于假按揭贷款的核心是“虚假”,是没有真实交易行为的骗局,因而其潜藏的风险和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假按揭”中有关合同签字的真实性对“假按揭”进行了分类,分析各类型“假按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各方的民事责任,同时就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救济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假按揭"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对"假按揭"行为进行防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案情:2002年6月22日,原审原、被告签订《购房抵押贷款合同》,约定被告以座落在本市洪山区东湖工业园东湖路108号第A幢9号房为抵押物向原告申请购房抵押贷款21万元,贷款期限10年,贷款月利率4.65‰。原告办妥抵押登记后,于2002年7月5日向被告发放了贷款21万元。但被告未依时供款,仅归还了部分借款本息,截止2003年8月11日,尚有贷款204719.75元未还。2003年8月原告起诉被告,要求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相似文献   

20.
黄丽华 《云南金融》2011,(3X):90-90
本文就"假按揭"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对"假按揭"行为进行防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