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醉驾入刑使得我国由醉酒驾驶引发的犯罪出现了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罪并立的局面。司法实践中,这些犯罪的界限比较模糊难以把握.如何区分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罪、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是醉酒驾车犯罪刑法适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醉驾入刑以来,对于社会各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酒后驾驶行为明显受到抑制,醉驾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明显减少,刑法修改后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酒后驾驶行为是否一律入罪,和刑法第13条的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争议。从对于醉酒驾驶行为的分析入手,探讨了醉酒驾驶行为是否应当一律入罪,以期对完善我国醉酒驾驶行为刑法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审议刑法修正案,准备增设“危险驾驶罪”来遏制醉酒驾车的行为。但“醉驾入刑”执行起来恐怕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雅 《魅力中国》2011,(20):184-185
《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前后,醉酒驾驶问题成为社会焦点,不论是普通公民还是法学专家、各种媒体还是政府官员,关于醉酒驾驶的讨论和争议空前。自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醉驾入刑”就一直是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醉驾入刑第一人”被查获的消息接连不断,本文中,笔者从罪驾入刑的标准、主观过错、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凤 《魅力中国》2011,(11):143-143
在醉酒驾驶犯罪呈现出多发、高发态势,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今天,由于现行的刑事立法及行政立法对醉酒驾驶的处罚明显偏轻且很不合理,所以刑法有必要对醉酒驾驶做出合理规定,从而提高其违法成本,减少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理论角度、现行刑事立法及行政立法的规定角度分析了醉酒驾车入罪的必要性,并针对醉酒驾驶入罪提出了三条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新疆克拉玛依“醉驾第一人”王某犯危险驾驶罪,却被当地法院判处免予刑事处罚,成为最“幸运”的醉驾者。超过“醉驾标准”这一硬性指标的王某何以成为最“幸运”?  相似文献   

7.
齐皇 《黑河学刊》2012,(1):100-101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依据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笔者认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本罪的客观方面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已满16周岁的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危险驾驶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不断给社会制造严重风险和恐慌.过去由于刑法规制漏洞,这种“醉酒驾车、飙车”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没有受到刑罚的制裁.为顺应民意,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危险驾驶罪入罪,可谓众望所归.然而,其罪名的设置适用与理解并不尽善尽美,对于这一年的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可借鉴外域经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入汽车时代,醉驾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我们的道路安全。如何更好地规范我们的道路安全,更好地创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八)》醉驾入刑的原因、作用的分析,着力探讨“危险驾驶罪”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方法,以实现醉驾入刑在我国更科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自8月15日开始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起,截至8月19日8时,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9040起,醉酒驾驶1288起。专项行动期间,公安机关将对酒后驾驶严格按照规定从严处罚,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不可回避的是,一直以来对待酒驾,似乎缺少法律依据,对酒驾的处罚也没有相对统一的法律标准,同是醉酒驾车肇事致人死亡,有的地方处罚得较轻,有的地方却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11.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17):26-26
“研究在《刑法》中增设‘危险驾驶机动车罪’” ——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盂建拄4月28日提出:增设“危险驾驶机动车罪”,将醉酒驾驶机动车、在城镇违法高速驾驶机动车竟逐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刑法》。并提高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  相似文献   

12.
陆碧琴 《魅力中国》2011,(8):124-124
2011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现行刑法作了许多修改。其中。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之一条增设了危险驾驶罪,这一修改是本次修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定罪,改变了“肇事后再处罚”的方式,对醉驾等危险驾驶行为的规制正式法律化。刑法修正案(八)正式颁布后,对于这一新增之罪褒贬不一,本文针对现阶段危险驾驶行为的规制以及司法适用的问题,提出了对危险驾驶罪的几点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吉仁同 《魅力中国》2014,(3):350-350
《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有关醉驾入刑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同时困扰着我国刑事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其中就包括如何理解我国刑法13条中“但书”条款对危险驾驶罪的适用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焦点,力求能够阐述出我国刑法13条“但书”规定在危险驾驶罪中所具有的正确指引机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醉酒驾驶作为一种过失危险行为,将其规定为犯罪有合理的基础和根据,一是能够发挥刑法预防犯罪的功能;二是与刑法谦抑性的精神相契合;三是并未违反信赖原则和允许的危险理论.因此,应该将其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以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醉驾入刑"新规,交警部门也加大了查处酒驾行为的力度。"醉驾入刑"的巨大代价威慑了那些喜欢饮酒的驾驶人,也让"马路杀手"大为减少,大大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警示语已深入人心,很多人不再因贪杯而危险驾驶。但是"无酒不成席"是节假、婚庆聚会的一种民俗。有时聚会饮酒,就需要找人代驾。每到节假日,尤其是国庆节与春节长假、中秋节与劳动节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辆拟将一律吊销驾照,并在5年之内不得重新取得。而酒后驾车肇事则可能将面临终生禁驾。修正案草案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能重新取得驾照。  相似文献   

17.
徐豪  肖振铎 《中国报道》2012,(11):86-87
间红灯扣6分,故意遮挡号牌扣12分,醉酒驾驶营运车辆10年内不得申领驾驶证……10月9日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的这些规定被网友戏称为“严刑峻法”,引发广泛关注和持续热议。  相似文献   

18.
鲍丹 《浙江经济》2011,(11):4-4
“醉驾入刑”实施一个月来,关于法律条文的执行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围绕“特权醉驾”、“因公醉驾”的热议不断,则反映出人们对“同案能否同罪”的“公正焦虑”。  相似文献   

19.
微博热词     
《中国经济周刊》2011,(20):78-79
最高法副院长张军要求醉驾入刑应慎重,"醉驾并非一律入刑"。正版巴巴里阿:酒驾不入刑尚能理解,醉驾还不入刑,那就是默许知法犯法、放任危害发生喽?那五一节大张旗鼓地颁布这法律干啥?  相似文献   

20.
微博热词     
《中国经济快讯》2011,(20):78-79
最高法副院长张军要求醉驾入刑应慎重,"醉驾并非一律入刑"。正版巴巴里阿:酒驾不入刑尚能理解,醉驾还不入刑,那就是默许知法犯法、放任危害发生喽?那五一节大张旗鼓地颁布这法律干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