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是国家政治构成的基本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处理党政关系.政党执政文明和党政关系相辅相成,保障政党执政文明的前提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本文针对政党执政文明与党政关系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基础性工作是抓好学风。党成立近9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风正,学以致用;学风不正,贻害无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定要从端正学风开始。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自成立起就致力于全人类的进步事业。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站在新的时空坐标,中国共产党正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携手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情怀·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2017年12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相似文献   

4.
胡永干 《理论观察》2013,(10):59-60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铁的纪律是它的重要特点.为了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性,加强对党的监督尤其是党内监督,成为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开始了党内监督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本文将从初创时期通过的文件,设立的机构和形成的制度以及取得的成效几个方面对初创时期党内监督的成果进行梳理,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们历史和现实条件的产物。本文仅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探视我国政党制度形成和特点。 一、中国的民主党派从成立起,由于自身状况和历史地位,逐渐以中共的合作者出现于政治舞台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大都建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成立的。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叶小文 《中国报道》2009,(10):104-105
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认识和对待宗教,如何争取和团结信教群众,做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所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56年这种玫党制度最终确立,其间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深入发展、基本定型三个阶段.回顾它的历史演变过程,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行之有效的政党制度,是带有鲜明本国特色的历史产物,需要本国人民结合本国具体情况,从实际需要出发,艰苦探索,努力创造.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我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懂经济、经济成就最大的政党”。这是我积68年的人生经验和33年专职从事经济问题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沙依然 《中亚信息》2002,(10):20-20
2002年7月22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检察机关正式指控成立于今年年初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人党”并开始对该党的活动进行司法调查。检察官安东妮娜·巴列蒋卡娅向新闻界表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人党”的政治纲领违反了国家宪法中关于族际关系的宗旨,并触犯了国家的相关法律——其中包括《语言法》。而根据哈议会新近批准通过的《政党法》,该党则面临被取缔的境地。新《政党法》规定,哈萨克斯坦合法的政党组织其成员人数必须要达到5万人以上(原规定为3000人),并且在14个州及两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从成立至今已走过了80年的路程,其间走过一些弯路,受到一些挫折,但每次风浪过后,总会以新的面貌,赢得全国人民新的、更高的敬仰。因为中国共产党不管在何种磨难中都保持着高尚的本质——党魂。  相似文献   

11.
"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当代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如此评价。  相似文献   

12.
媒体视角     
《西部大开发》2012,(10):15
《人民论坛》:2012年第28期新政治观探讨当前,举国共庆新中国成立63周年,在此喜庆氛围映衬下,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作为已经执政6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讲’的核心是讲政治。一个政党,就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不讲政治,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目标,也就不成其为一个政党了。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政治。”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根本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4.
政党认同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也表现在行为上的支持与肯定。政党认同教育必须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必须体现在政党绩效上面来,民众才能形成永远跟党走的观念。政党认同的影响因素有政党意识形态、政党组织、政党领袖、政党绩效、教育环境以及其他多元价值文化的影响。通过宣传教育、价值观教育、党建教育、政治参与和提高政党绩效等路径。进而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合法性的认同,是当前政党认同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实行这一政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文化的选择,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选择。中国政党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有着高度一致性。因为追求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蕴含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核,争取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实践要求,“和而不同”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清末各种政治团体之一咨议局联合会成立的缘由,阐述了咨议局联合会的工作,评价了咨议局联合会作为的意义:第一,为速开国会、应对国内外艰难时局做出过积极努力;第二,咨议局联合会成了代表团向上表达意见的媒介,讨论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等;第三,为其后的革命做了舆论准备;第四,为成立全国性的政党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7.
吕敏 《乡镇经济》2014,(5):5-10
流动党员个体在政党认同强度上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党政治行为的整合性和驱动力。根据当前流动党员在政党认知、政党情感、政党评价及政党认同的行为四个层面的两面性分析,应从价值内化、情感维系、社会引导等三方面进行运作,以提高流动党员政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8.
韩峥华 《魅力中国》2010,(9X):217-218
<正>一、导言政党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政治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政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政党自身的运转方式和规模及政党在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活动方式、方法、规则和程序,是各个政党在争夺对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民主政治下,"政党竞争"和"政党协商"两条不同的制度逻辑。"政党竞争"制度逻辑体现在多元竞争的民主政治结构体系中,代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的政党,以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程序正义为基本原则,通过竞争性的方式、方法来掌握政权和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政党制度模式。"政党协商"的制度逻辑体现在非竞争性民主政治结构体系下,各政党在特定国情中形成了合作型政党关系,以平等协商、理性共识、合作参与为基本政治原则,通过协商民主制度平台来实践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姜郸 《理论观察》2015,(1):56-57
政党文化是政党政治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影响政党建设的深层因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其政党文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有指导作用,能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对政党文化的价值取向造成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庞大规模,都不利于其政党文化的建设。因此,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的政党文化如何建设和怎样建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