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上海世博会经济助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举办世博会对上海地区经济在投资、消费和就业方面带来的乘数效应,探讨世博会效应对上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作用,分析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如何借由世博会的发展契机,实现产业提升转型.最后提出要关注后期可能存在的"低谷效应".  相似文献   

2.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承办的国际性活动,是非贸易性的重大国际盛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促进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效应,本文首先总结了世博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两种基本模式,随后分别从经济效应、联动效应、持续效应三方面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于"后世博效应"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后世博效应     
从各国历届世博会举办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世博会举办所能带来的效应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后续的影响上,且其后发效应不可估量。上海以其城市本身包容的特质已然带给世人很多惊喜,它与世博会宗旨的完美契合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称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将发生某些重要的改变。这不仅体现在与会的6个月中,更体现在会后的相当长时间内。  相似文献   

4.
世博会的召开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是上海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与提升的加速器,将会对上海产业发展产生牵引效应。本文分析了上海主要产业在世博经济影响下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与上海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世博会的举办将促使上海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并繁衍扩张,形成世界性会展产业网络。在举办世博会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上海会展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希望使"世博效应"与"集群效应"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内地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指出,内地旅游业要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世博效应和后世博效应,实现内地旅游业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凌 《中国市场》2011,(52):109-1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释放了巨大的旅游效益,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发展,世博效应也为杭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多角度的启迪和借鉴。把握世博契机,拓展世博效应,谋划好世博后的发展策略,关系到杭州的城市转型和未来发展方向,意义深远。本文从世博会的背景及世博效应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世博效应给杭州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在世博后续效应背景下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后世博景观时代的到来 金秋十月,桂香飘扬,上海2010世博会随着其如火如荼的开展逐渐到了尾声,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思想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立足于向世界展示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多样化的绿色都市空间.世博会的运行越来越常态化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在思考"后世博时代"的到来和其所带来的效应,对于上海和中国来说,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到底会给这个城市商业景观设计留下些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9.
王文正 《浙商》2010,(23):42-43
上海世博会刚刚落幕,“后世博效应”就开始显现。11月5日,经过22轮网络激烈竞拍后,浙江中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中业”)以702万元的价恪获得世博会瑞士馆独家复建授权,以及6000个太阳能发光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城市经济的推动效应进行探讨,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在区域城市的举办对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后世博效应” 要说2010年国内最大的展会,无疑是上海世博会。历时184天,创纪录的246家官方参展者,7300多万参观者…上海世博会创造了一个个历史之最。2011年,后世博效应将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12.
历史经验表明,举办像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世界性盛会,将会带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加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就是很好的证明。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到来,上海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互动已经明显升温,一体化步伐已经加快。可以预期,世博会将会对长三角地区的跨区域交通建设、共同市场建设、信息服务、旅游观光等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机  相似文献   

13.
对后奥运“低谷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08年北京奥运即将到来,围绕着奥运开展的各项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奥运会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机遇和效益。但是在奥运过后带来的"低谷效应"也将随之显现,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本文就奥运会过后的后奥运带来的"低谷效应"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申博成功,举国欢庆.世博会将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载体和"高速引擎",给申城继浦东开发开放后创造又一次腾飞的机遇.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上海"申博"成功后,全市房价此涨彼升,美其名曰为"世博效应".如今,街头巷尾,市民们谈房色变,"房价还会上涨吗?"不绝于耳.已购房者自然窃喜,但却加剧了拟购房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指出广州2010年即将举办的亚运会对城市竞争力的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需求务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产业结构四个方面.同时,对于举办城市而言,需要利用重大活动的契机,优化产业链,完善体育法律法规,发展社会体育,并且避免投资成本扩大、设施闲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司徒微微 《浙商》2011,(2):121-121
“世博会后,其后续经济效应将在哪些方面展现,其中蕴含着多少商机?”围绕本主题召开的“后世博上海发展机遇暨第二届中外商会高峰论坛”于月前在金茂圆满落下帷幕。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的主导下,三百多家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家参与了此次会议,“文化产业”、“世博旅游”、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对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出口效应等方面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8.
据专家分析,奥运经济对于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代投资拉动并占主导地位,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时,经济将会出现回落,奥运会余热过后,奥运低谷效应将会随之发生。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经在欢呼声、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我们不得不考虑预防奥运低谷效应的发生。本文主要以奥运会场馆在后奥运时代的运作为中心,分析其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北京奥运会后的场馆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奥运会投资与收益,以及奥运对就业、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目前国外学者关于奥运经济影响研究的主要思路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选择奥运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趋势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北京奥运申办成功、奥运筹备期以及奥运举办期间的奥运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申奥成功具有积极正向的经济刺激效应;经过 3-4 年奥运筹备期,奥运板块上市公司可以获得显著的长期财富效应;奥运举办期间的财富效应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20.
张艳 《商业时代》2007,(14):6-8
随着2008年的临近,我国的“奥运情结”愈发浓郁。但奥运经济在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暗藏着负面影响,即“后奥运低谷效应”。本文阐述了“后奥运低谷效应”的涵义,并结合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国的经济状况分析了“后奥运低谷效应”产生的原因,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