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党中央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也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共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党中央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从战略高度把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又到了一个  相似文献   

2.
WTO对政府权力的限制 ,是对我国政府原有的行政管理的挑战。入世后的政府要实现行政管理与WTO要求相融 ,必须行政法治。WTO背景下的行政法治 ,需要树立现代法治观 ,形成新的行政法治 ,同时还需要及时补充缺失的价值理念。只有在民主、平等、公平的氛围内 ,在WTO规则的“国际行政法”范围内的行政法治 ,才能实现履约守诺 ,保护自己、发展自己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威海市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围绕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责任政府,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法治政府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与追求。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法治宁波的重点。从立法视角看,宁波应优先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公共服务、公共财政这三项配套法律制度。建设法治政府。关键是监督政府,根本在改革政府。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和谐社会诸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并且,法律设定了权力的界限、监督了权力的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质量,为和谐社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法治在保障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亦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荣  张芸 《发展》2014,(4):66-67
民生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也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民生是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民生保障法治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劳动权、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民生的关键和核心。虽然我国民生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民生保障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民生保障的法治根基,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和谐社会诸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并且,法律设定了权力的界限、监督了权力的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质量,为和谐社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法治在保障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亦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9.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其关键是摆正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法治政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目标,它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求,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正确解读法治政府的涵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必要前提。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应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是宪政背景下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只是财政分权的结果.由于初始条件、体制弊端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在一开始就表现为一种不平等或非公平的竞争.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非均衡发展,这种竞争的非公平性也在进一步强化,进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要避免这种非公平竞争,消除其不利影响,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而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则是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宏观层面的一面旗帜、一种呼喊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微观层面细微制度上的"法治",正是这些看似小、却承载着文明的制度不断积累才有国家的法治、社会的法治.制度建设是法治国家的关键与核心.  相似文献   

13.
14.
和谐社会必须以法治作保障,没有法治,也就无法实现和谐社会。文章通过论述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后,提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完善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司法改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将乡村振兴纳入法治轨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为指导。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必备的法治体系,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健全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亟待加强的关键领域。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考量,只有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乡村基石。加快形成乡村振兴领域科学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严格公正的执法司法体制、持续深入的乡村普法工作机制和浓厚热烈的全民守法氛围是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在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建设执政为民的法治政府,必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坚决惩治贪腐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金潮 《宁波通讯》2006,(5):29-29
l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重大历史任务。法治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完善农村法治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按照依法治国原则要求,农村法治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把法律教育作为农村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依法规范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主体的法治化。首先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权利保障和机会平等来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其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18.
<正>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仅是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性文件,同时也是各级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的一部类似于"母法"性质的行政总纲。  相似文献   

19.
杨易 《湖南经济》2003,(9):44-44
近年来,石门县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加入WTO为契机,以规范行政行为为重点,严格依法行政,政府工作步入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塑造了依法管理、服务为民的良好政府形象。应对入世挑战,建设规则政府。我国加入WTO后,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实现行政管理与国际规则的顺利接轨,石门县实施了三大应对措施:一是全面学习规则。把学习WTO知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用专题讲座、办班培训、读书竞赛、论文答辩、统一考试等形式,在行政机关掀起了学习WTO知识的热潮,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对WTO规则有了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作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