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艳涛  李燕 《商业时代》2011,(12):46-47
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对各国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最终演化为经济危机。然而经济危机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了解国外对经济危机研究的相关文献,有助于更有效地应对危机,把握机遇。本文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国家或地区、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后促进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胡文娟 《现代商业》2011,(18):172-173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一场技术革命,而由此引发一批新产业并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伊斯·熊彼特从动态的角度,通过论证其"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论证了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本次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后危机时代,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把中国经济推向另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经济学派强调货币与信用的变动对生产结构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特的货币与信用扩张导致的经济周期理论.本文在回顾传统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评价了新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加里森与罗斯巴德等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反思,并且分析了该学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店创业:经济危机下的生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归来每天上下班总感觉跟去年不太一样,跟同事聊天普遍都有一个反映,做公交车没有以前那么挤了,听说有好几家公司倒闭再加上裁员,软件园一下子少了不少人。于是感到经济危机逐步向西部蔓延,坐在软件园的班车上讨论的都是裁员赔多少。  相似文献   

5.
当前需求不足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为促使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我们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限制过剩产品的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6.
原因与对策:对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需求不足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为促使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我们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限制过剩产品的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生产主义推崇资本逐利与生产扩张,加剧市场供求失衡,是现代社会消费不足滋生的根源;而治理消费不足过分依赖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则助长了消费主义思潮.表面上,消费主义标志着对生产主义逻辑的批判与超越,然而在本质上,消费主义则是生产主义的延伸,是对生产主义的逻辑回归,最终为生产者逐利所驱使.因此,治理消费不足既要防止生产主义,又要防止消费主义,关键在于深入发掘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是世界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两次经济危机。这两次危机尽管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仍具有诸多可比性,通过比较分析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两次危机具有危机前"虚假"繁荣、经济泡沫化、危机的国际传导机理以及相似性的对策之争四个方面的共同特征,但是两次危机在诱因和根源上呈现不同特征。因此,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不宜照搬传统的"新政",而应采取新的对策思维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消费不足和消费不公平是我国当前资源性产品供给紧约束条件下与消费有关的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关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事关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绿色消费是扩大消费需求,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全社会消费公平与经济公平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培育多元化的公共绿色产品供给主体,培养公众形成公共消费和集中消费的绿色消费理念和环境意识等措施,构建公共绿色消费政策体系,有利于实现资源性产品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扩大、经济增长与消费公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都对工资理论进行了阐述。本文从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和生产结构的变动及分析方法角度对两者的工资理论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环境负荷模型,通过对1990—2012年山东省煤炭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人均GDP表示)、技术(单位GDP能耗)之间数据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的煤炭消费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经济增长对于煤炭消费的影响最大。对此应加大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负荷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日深。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成为2009年经济学界的核心话题。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应对两个基本前提:其一是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成长的历程、动力以及局限性进行审慎而深刻的反思.否则种种应对之举容易变成短期行为而不能深层次解决中国企业内在的根本问题.甚至为未来的成长埋下更大的“祸因”;其二是对危机的影响进行深刻的洞察.危机中蕴含着机遇.否则企业很难变被动为主动,提升信心,化短期之举为长期之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供给学派提出的改革政策相比较,双方的社会环境、经济背景和任务措施等方面都迥然不同,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系统改革,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目标的社会系统重构战略的一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4.
为下一代创造疫情后的新世界思想家、经济学者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曾在10年前的著作中预测并警告说将会出现全球规模的传染病大流行;在近期的著作中,他则以生命的经济及利他主义为关键词,为人们开出了面对社会及经济危机的处方。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条件是什么?服装在今后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消费需求拉动: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红  喻开志 《消费经济》2007,23(5):20-23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消费拉动力确实在起作用,政府更是采取了拉动消费需求的各种政策与制度安排,但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乏力的态势似乎并没有改观。根源在于:"十五"时期前长期忽视对消费需求的驱动作用;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缺乏科学引导;制度变迁中形成的复合因素难以治理等。而治理消费拉力受阻的根本途径,则是要"以不断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实现其全面、自由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6.
数字消费是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进行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数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消费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克服内生性问题、考虑政策时滞效应、排除异质性处理效应、控制城市特征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数字消费对经济发展增量提质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鸿沟负面冲击。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数字注意力配置正向强化数字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数字消费通过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倒逼数字金融纵深发展、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三条路径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探索中国数字消费之谜时发现,数字消费具有包容性增长特征,对不同地区、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下城市内部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一致性。因此,需要有序推动国家信息消费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积极构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调关系,改善数字消费发展软环境与硬环境,依托数字消费健康发展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共同富裕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保证社会经济顺利运转的中心环节。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生产、消费与流通的三部门封闭经济系统,初步刻画其动态运行过程,分析了技术进步、生产技术系数及体制成本和垄断势力等参数变化对稳态均衡时各部门投入产出的影响。模型证明提高生产与流通部门的技术水平,降低商品流通损耗,不仅能够有效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而当前我国流通业中存在的体制成本与垄断加价则可能会挤占投资,抬高物价,降低劳动力工资实际购买力,减少社会产出,恶化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8.
袁琛钦  李爵  刘文龙 《中国市场》2010,(44):10-11,21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选择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均消费、人均投资、第三产业产值等。通过对多重共线、异方差、自相关的处理得到了最终的模型。利用得到的模型进行了经济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非常接近,因此以模型形式为依据,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经济合理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雷  陈薇  匡贤明 《全球化》2020,(3):115-118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2020年3月14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全球化”专家网络座谈会。座谈会就“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疫情冲击下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疫情冲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选择”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一、充分估计疫情大流行对全球经济的严重冲击疫情重创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和冲击越大,有可能导致某些产业供应链的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