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额巨大的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潜在风险。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除了从存量入手,比如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清理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更重要的是解决流量问题,尽快控制新增不良资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形成是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各方面因素所导致,是由于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部经济环境为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1、市场机制不健全扭曲了政府、企业、民众的经济行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充当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调解人。  相似文献   

4.
<正>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中,金融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我国银行业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众多的风险因素中,由不良资产引发的信用风  相似文献   

5.
6.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探究——构建股权激励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的支柱,牵系着国家经济命脉.然而,其不良资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削弱了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指出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经营者与银行利益相关性不足.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家计委宏观院投资研究所"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问题"课题组邀请财政部财科所、国家计委综合司、计委经济协调司以及社科院财贸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就国债政策目标、国债发行空间、财政风险度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邵燕 《浙江经济》2004,(9):61-61
近年来,“财政债务”这一新名词已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竞争力,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当举债是必要的。但是.政府举债必须掌握适度,科学确定举债项目.以保证举债规模与本级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最近,笔者在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乡镇  相似文献   

10.
11.
张燕  王刚义 《南方经济》2001,(1):59-61,80
本文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分析,认为结构调整是防范国债风险的主要措施,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企业倒闭、破产、兼并、重组,特别是国有的大中型企业亏损面加大,致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连续攀升,贷款逾期率居高不下,信贷资产持续在红灯区运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清理不良资产刻不容缓,化解金融风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五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最近财政部领导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均向媒体透露要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 ,伴随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国债规模的扩大 ,财政赤字的上升以及对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的关系进行的探讨 ,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世界银行业在自由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出现风险加大、盈利下降、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到加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是各国银行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状况"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已构成我国经济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日本也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后,形成大量银行不良债权而使日本金融业陷入危机,经济处于长期的停滞状态.因此,有必要对中日银行不良资产深层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如何化解银行不良债权,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试图用信息经济理论来探讨这一问题,认为:政府一银行一企业三者存在信息非均衡是产生银行不良资产的深层次原因,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途径是从体制入手创造相对均衡信息条件,采取综合措施,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我国银行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已是不争事实。据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统计资料表明,到2008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上万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仍在两位数;至2008年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数千亿元,仍有大量不良资产需要处理。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现有不良资产近万亿元,以2008年9月的数据计算,不良资产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债规模的扩大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我国财政安全的最大隐患不仅仅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还包括多年来所积累的各种财政潜在风险。无论是公共部门债务负担、国有企业亏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还是社会保障欠账、隐性外债,都可能直接使财政状况恶化,引发相应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经验表明,银行危机的财政成本巨大。在极端情况下,它可能危及财政稳定。因此分析银行危机成本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法,将是政府管理或有负债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银行或有负债角度去探析我国目前的财政风险问题,分析了银行危机转化为财政风险的程度、原因及转化形式,并从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资产流动性等方面度量我国来自银行系统的或有负债。最后本文借鉴国外财政分析管理经验,对我国管理由银行危机引起的财政风险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青 《特区经济》2005,(7):51-54
2004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当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与贷款的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率也相应调整,且中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浮动。这次利率调整,不仅是我国央行9年多来首次加息,标志着利率下降周期的结束和利率上升周期的到来,而且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一次重要突破。一般认为,当利率水平及结构主要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并能较为充分及时地反映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持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刺激了国内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急剧扩大的赤字规模和债务规模也使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财政领域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与风险日愈凸现。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当前我国面临的财政风险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以确保国家财政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伟 《辽宁经济》2006,(3):44-44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加快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金融混业产品日趋增多,实现综合经营成为金融机构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和所引发的系统风险,以及相应的政府监管机制改革和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战略调整等热点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