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航 《人力资源》2017,(6):46-47
为什么要招人、用人 如果有人问:企业为什么要招人、用人?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当然是用来干事的.但要是让你回答企业用人"干什么"的时候,恐怕一下子也很难说清楚.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其实,东部有些省份已经在试点"省管县",为什么要推进"省管县"改革?其体制比现有"市管县"有那些优越性?通过对"市管县"体制回顾和分析,以及"省管县"体制的优点,来阐述"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与不少企业家交谈过,发现在企业经营的最初期,重要的问题都来自于外部,比如,与谁竞争,如何等等.而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做大,业务越来越稳定,他们往往就要追问自己的内心了.问题开始从"术"上升为"道",关心起"自己是谁?企业是谁?为什么要做企业?每天在为谁而忙碌?忙碌的目标又在哪里?、凡此种种,每一个问题都关乎人生的本源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国六条"和九部委"十五条"意见,我基本拥护.我今天要发言的主题是为什么房地产价格越来越高?是不是单单开发商赚黑钱,没良心?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已过世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病榻上留给我们的"钱学森之问".要解答这一问题,其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弄清楚何谓"杰出人才",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或标准?即需要对其做出界定.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虽然原因不尽相同,但 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生态位"的得失制约着企业发 展的结果。同样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为什么在此 地能成功,到彼地不能成功?同样的一个平台,为什么有的人能 成功,有的人不能成功?同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前期能成功,后 期不能成功?这些都是"生态位"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篇:"三工"转换让员工共担企业建设的义务和责任 在海尔,很流行的一句话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海尔为什么会有这种紧迫感呢?这要归功于张瑞敏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管理办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万科降价是真是假?会不会继续降?万科为什么要降价?这会给万科与地产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和震动?从去年底万科董事长王石抛出"拐点论",到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降价运动,万科在充满犹疑观望的房地产市场中引爆了一枚枚重磅炸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追涨杀跌。王石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也很清楚万科作为行业标杆的带头作用,为何他要在冷清萎靡的市场中高  相似文献   

9.
企业为什么上市?有没有资格上市?让我们以"纳斯达克"为例,分析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CCTV2"商务时间"栏目推出了一期"迎八一"特别节目--商界里的退伍兵,邀请了华谊兄弟的王中军、宅急送的陈平等多位曾为军人的企业家,一起探讨,为什么很多优秀企业家都有过军旅生涯?好的军人和好的CEO之间有什么关联?  相似文献   

11.
正我爱人在外是个女强人,在家也是她和女儿说了算。这里有个历史发展的问题,早先是太太做老大,后来发展成女儿做老大,自始至终我要考虑的就是投靠哪一边。我也思考过为什么就没有轮到我的时候呢?结果她们就会一起告诉我答案:"你太笨了!"  相似文献   

12.
和尚撞钟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相似文献   

13.
日本QC小组总部于2002年提出的"进化的QC小组活动(简称e-QCC)"特别强调"提升'个人'价值".这是为什么呢?对打造e-QCC理念起核心作用的米山高范先生给出了如下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全球最大的两家以软饮料为主业的集团公司,它们几乎占据了全球饮料市场的大半江山,但是按传统经济理论,它们所制造的产品并不具有很强垄断性,而且其替代产品是几乎不需要钱买的水,为什么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能够创造巨大可乐市场和很高的赢利水平?两大可乐公司的原液从来没有降低过价格,但是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两大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原液的价格,从而使它们在中国的灌装厂有比其他地区灌装厂更加高的毛利率,为什么两大可乐公司需要做这样的战略调整?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基本相同,为什么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高于百事可乐?要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了解这两个世界级企业是如何运用行业竞争分析的方法,选择自己的竞争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以及这两个世界级竞争对手是如何进行"良性竞争";最为重要的是要感受到在大型集团企业内核心专长和企业战略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回到"红海"     
"现在别指望集团给你钱,出口有问题你们自己解决,我就要逼着你们往国内转型."丝绸之路集团蕈事长凌兰芳的态度让集团下属服装厂的这位高管很是吃惊.国外客户压价又拖款,搞得工厂资金周转不灵,不是山穷水尽,谁愿意找领导要钱.为什么老板见死不救、坚持要转型做国内市场呢?这位高管越想越委屈.  相似文献   

16.
传递艺术人文精神 <东方企业文化>:我们了解到你曾留学巴黎,"左岸"这个名字也是起源于左岸公社,请问为什么会用左岸作为企业品牌的名字? 洪金山:有人问我,为什么会用一个带有法国巴黎色彩的名字作为我的企业和服装品牌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解析"体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很多相信"体育经济"的人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会带来无限商机."商机"究竟有多大姑且不论,只要是从"商机"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已经是思想的进步了.为什么?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付代价,大手大脚总是不太好.若家里锅碗瓢盆本来就一应俱全,那么想张罗一桌饭菜,并在食客支付的餐费里捞点油水,那很容易;但若家当简陋,一切都得重新购置,那么想靠一顿饭把投资成本赚回来,就比较难.所以"在商言商"的原则是可取的,那就是反复盘算:"要追加多少投入,才能额外增加多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正> 1991年的一天,一位年近90高龄的、大名鼎鼎的美国老人,打电话给另一位默默无闻、当时年仅四十出头的美国人,诚恳地表示要向他学习。这位老人是谁?那位中年美国人又是谁?为什么这位大名鼎鼎的老人要向那位中年人学习?他要学习什么?在这人生的风烛残年之际,是什么竟还能强烈地引起他的兴趣?这位老人就是曾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立下汗马功劳,并被称为当代最杰出的管理科学大师的戴明。而那位默默无闻的中年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博士。戴明所要学的,就是圣吉博士当时创立的"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理论。"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究竟是什么样的理论?它为什么能引起戴明如此强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广告原本是品牌的孵化器,但眼下这个"孵化器"却似乎总是孵出"臭蛋",原因何在? 何以不立足本土?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纯中国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找个"洋玩艺"来表现?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我最近出于一种责任感,把从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认真地回顾了一下。为什么调控不见成效?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我听到了感到十分痛心。"我们同样要问:为什么房价调控不见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治标不治本,调控政策并没有对现行的土地批租制对房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