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8月6日,标普下调了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受到不利影响的同时,又有哪些机遇?中国应该怎样应对?本文对此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2.
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目前业务仅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评级领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与我国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进行渗透和控制,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危害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腾跃 《中国金融家》2012,(5):95-96,94
持续数年之久的金融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信用评级话语权就是国家的实力、国家的形象、国家的国际地位,也使国际社会感到建立新的国际评级体系,对于打破美国对国际评级的垄断、维护国际金融安全、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陈虹 《中国金融家》2011,(10):137-139,142
国际信用评级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这也使得其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其实,早在2010年10月,20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了《降低对评级机构依赖的原则》,强调各金融机构可具体设计一套可替代评级的信用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6.
徐小茗 《中国外资》2012,(18):232-233
自美国次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如何发展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且科学完善的现代主权信用评级体系,使其为我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服务是目前最为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更多地是处在自主评级的阶段,面临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缺乏市场话语权,收费经营模式存在缺陷和监管和规范评级机构行业的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因此本文建议应从提高主权信用评级的评级质量,加速改造目前存在利益冲突的商业模式和建立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解决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金融》2012,(1):4-4
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1月13日宣布下调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称欧元区目前所出台的政策仍不足以遏制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标普当天发表声明宣布了对除希腊以外的所有16个欧元区困家的信用评估结果。其中,  相似文献   

8.
李明明  秦凤鸣 《金融研究》2016,436(10):16-31
本文采用19个欧元区国家1995至2014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主权信用评级改变对于本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债务危机期间的异质性。实证结果发现,评级机构的主权升级会带来本国经济增长率的提升,主权降级会导致本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在债务危机时期,主权降级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作用更小。同时,一国的主权降级会传染到欧元区其他国家,带来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主权升级则没有表现出传染效应。在债务危机时期,主权降级的传染效应变弱。进一步地,对于主权评级水平更低和主权评级变动不频繁的国家而言,债务危机时期主权降级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率影响力的下降程度更大。本研究对于认识国际评级机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权信用评级变动和主权债务危机为主线,讨论了主权信用评级和国家风险的关系。从逻辑关系看,我们希望评级能够对危机发展有所预示作用,而不是推波助澜。从实证研究来看,美国、德国和法国等核心国家的评级调整并没有实质影响到其国家风险,而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风险国家的调级则显著影响到其国家风险。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除了成为引发东道国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通过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渠道向他国进行风险传染。本文对欧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路径进行梳理,分别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两个渠道.探讨了冲击路径在地理上的扩散和在时间上的演变形式,为防范外部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来,国际评级机构屡屡对欧洲国家评级。以标普1月13日大举下调欧洲九国信用评级、法国首次丧失AAA评级为标志,国际评级机构掀起的新一轮“降级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2月13日宣布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元区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同时将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国的评级展望定为负面,反映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给这些国家带来的金融和宏观经济风险。信用评级直接影响一国的资产价格与金融市场稳定,评级结果直接决定企业融资成本,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空间,且变相掌握了企业的生杀大权。  相似文献   

12.
13.
发展和完善主权信用评级业是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均通过综合评估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来展示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 此评级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估方式,评级指标全面、准确、完整,但具有潜意识下的制度偏好,易受主观影响且透明度不高.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大力扶持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模式,并加强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4.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工业化国家进入资本市场被看做理所当然,但新兴市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对于新兴市场,信用评级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主权信用评级是由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央政府的债务所做的风险评估。主权信用评级在决定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程度和条件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些研究发现,信用评级的变化对主权债券利差有显著影响。主权信用评级被用做国家违约可能性的总体测量。  相似文献   

15.
朱冰  张智嘉 《海南金融》2012,(10):54-57
本文研究包括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三大机构和大公国际评级基本思想、影响因素、争议及动因。研究发现:分歧源于两个体系指导思想的不同,从而带来核心指标的差异,三大机构评级体系以一国经济形态、开放度和人均GDP为主要参考标准,而大公国际则回归债权债务人最原始定义,重点考虑一国的财富新创造能力,摒除过多制度考量。  相似文献   

16.
<正>据《中国日报》2011年9月6日的报道,中国民营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国际正在和韩国、欧洲以及主要新兴经济体的信用评级机构探讨合作可能,筹划建立一个国际性的"超级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和穆迪、惠誉等业界巨头分庭抗礼。大公国际首席执行官关建中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大公国际将在  相似文献   

17.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备受国际投资者的质疑。文章以中国和美国在2008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发行的固定利率附息国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真实利息成本模型来分析主权信用评级对中美两国国债发行成本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标普信用评级的变动并未对国债发行成本产生预期影响。进一步,文章结合2017年9月标普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案例,对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体系的不合理性及破除主权信用评级霸权的重要性进行剖析,并提出提升我国在主权信用评级市场上话语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分析制度环境导致独立性缺损、温室培养难以形成公信力、经济利益的粘连度诱发职业道德风险等,揭示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取得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阻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改善制度环境条件,强化独立性的职业本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从而有可能锁定道德风险,逐步培养公信力,构建信用评级机构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维持41年的世界第一主权评级不再,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大动荡。在当前美债危机不断演进进程中,美国主权评级或将继续下调。我国应积极调整,应对随之而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