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201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增速很可能降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贸易摩擦问题阴云笼罩、政治与经济风险交织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普遍承压。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下半年全球货币政策普遍转向宽松,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迎来调整之机。从2019年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具体走势看,几大货币呈分化态势。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近来的繁荣可称为不折不扣的“货币繁荣”。理财产品市场依然随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风向而动。进入11月,为了刺激消费,美联储斥资6,000亿美元收购囝债,日本中央银行也启动了规模为1,500亿日元的国债购买计划。 相似文献
5.
6.
全球经济复苏在即.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难言退出,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在2011年继续遭受更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7.
全球量化宽松的背景下,经济基本面形势以及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仍然是新兴市场货币走势的主导因素。2013年一季度,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保持温和增长,虽然通胀率有所抬头,但依然可控。欧、美、日不断加码的激进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了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受累的担忧。对此,笔者认为,纵观2013年年初至目前的新兴市场货币走势,其主要还是取决于其内外部经济的基本面,同时更多反映的是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而非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中国反复在国际场合阐述,"货币战没有赢家"。2011年,中国仍是货币稳定的积极推动者,亦是全球货币战的坚定反对者 相似文献
9.
10.
邹巍 《金融经济(湖南)》2011,(1)
一时间有关货币战的言论甚嚣尘上。到底什么是货币战?世界各国反应如何?谁在挑起货币战?货币战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中国在货币战中应警惕什么?货币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货币战会有赢家吗? 相似文献
11.
9月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下降的迹象进一步显现,美国、欧洲,日本以及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大部分经济数据鲜有“超预期”表现,市场对第三季度和下半年主要经济体及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下调。 相似文献
12.
Alex Frangos 《证券导刊》2011,(30):17-17
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下跌可能为某些新兴市场推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走软奠定了基础。和大多数发达国家不同的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还有降息的空间,再次实现控制通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利率政策对货币市场的“非对称性”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2007~2010年在通胀和危机背景下中国10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调整对市场利率存在非对称性传导效应,主要表现在,降息会使市场利率下降,加息却对短期市场利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和货币超经济发行导致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繁荣的时候,美国用别国的钱致自己的富;经济萧条的时候,美国用别国的钱来分散自己的风险。当前全球正在上演着美国进行危机转嫁与风险转嫁的一出大戏。美国发起货币战争的指向剑指中国,而发动货币战争的目的则是行使 相似文献
16.
4月14日.海南三亚.“金砖”国家会议如期举行.五个新兴市场国家携手亮相.这是自有“金砖”称谓以来的第三次聚会。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受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美欧债务危机升级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由强劲增长转为普遍放缓,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同时,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持续高企,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有所加大。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出,导致部分新兴市场国家 相似文献
18.
19.
2011年,世界经济在频繁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反复震荡的金融市场中,实现了缓慢而曲折的复苏。2012年仍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世界经济运行的风险与希望并存。曲折动荡的2011年虽然未出现二次探底,但受发达国家需求不振、欧洲债务危机升级、日本地震冲击全球供应链、中东北非动荡推高油价等因素影响,各国经济活动普遍较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20~22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与香港贸易发展局携手合办的第三届亚洲金融论坛在香港举行。记者连续参加了三届论坛,第一届探索亚洲新机会以及区域的稳定,2009年关注改变亚洲面貌。如果用简短的词来概括本次论坛主要色调的话,那么应当是希望与务实,与金融危机爆发不久的上届论坛所呈现的凝重与求索明显不同。本届论坛共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及地区超过1500名金融界人士和商界领袖,其中超过一半来自香港以外地区。亚洲金融论坛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银行家、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商界领袖、大型企业领袖以及其他金融业精英不肯错过的盛会。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环球经济新局面:亚洲新角色。论坛关注的热点金融议题包括金融市场的复苏、亚洲各国于新经济秩序下的角色、全球投资机遇、各国针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金融改革和法规调整的影响等。论坛还探讨了全球投资者、碳金融及亚洲基建融资等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