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欧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贸易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然而,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中欧相互投资显示出巨大的尚未开发的潜力。因此,中国与欧盟须打造共生关系,对等公平便利地推进中欧双向投资,从"贸易驱动型"转向"贸易和投资双驱动型"。目前,欧盟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中国吸引欧盟的6%  相似文献   

2.
郑征 《金融纵横》2012,(8):8-12
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欧债危机通过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对中欧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2009.10-2012.3的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欧盟实际GDP及中欧贸易额构建VEC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欧元汇率和欧盟实际GDP的正向冲击对中国对欧盟出口起到长期的抑制作用;对中国对欧盟进口起到长期的促进作用。方差分解表明欧盟实际GDP是影响中欧进出口贸易长期、持久的重要因素,对进口影响尤为显著。汇率对进口贡献大于出口,但不是影响中欧贸易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风木 《云南金融》2011,(2):43-43
"中国对欧元区债务危机表示担忧,并对欧盟为稳定欧元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表示了支持。"这是2010年12月21日召开的第三次中欧高层经贸对话上,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表达的观点。截止2010年11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26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家》2014,(4):13-17
中欧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盟总部,中欧双方发表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4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文件强调要抓住机遇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阐明了新时期中国对欧盟的政策,其中详细规划了中欧在财政金融领域的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和欧盟:基本稳固的经贸关系从1978年中欧缔结贸易协定开始,中欧经贸关系已经历经了26年多的风雨路程。尽管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但中欧贸易额不断扩大,欧盟在华投资继续增长,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  相似文献   

6.
袁也 《时代金融》2011,(36):223+250
2009年,欧盟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之后愈演愈烈,给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和欧盟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近年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越来越深入,中欧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全球意义。本文从中欧关系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基于中欧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欧关系的走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时局,中欧货物贸易依然保持总体增长态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压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经济体,长期以来,中国与欧盟一直保持稳定良好的经贸关系,双边经贸合作日趋紧密,经贸关系成为中欧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然而,当前中欧关系面临多方面挑战,欧盟对华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中欧经贸合作进一步拓展的难度有所加大。中欧经济互补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欧盟与印度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FTA)谈判的一步步展开,中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推动建立相关贸易协定势在必行。从2007年至2009年中欧以及印欧进出口贸易额等一系列数据对比表明,中欧贸易对比印欧贸易签订FTA优势更明显。若中欧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当前的双边贸易,而且有利于双方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上实现互补同时,当前中欧贸易中存在的反倾销等问题也有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9.
2023年5月17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正式实施。CBAM也被称之为“碳关税”,是欧盟拟对第三国别和地区出口到欧盟地区的高碳产品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中国是欧盟重要贸易伙伴之一,欧盟“碳关税”的通过对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将产生广泛的影响。文章在梳理中欧贸易现状基础上,分析欧盟“碳关税”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发现虽然欧盟“碳关税”对中欧贸易整体格局影响效果有限,但对我国部分行业、企业冲击较大,短期内会导致相关企业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或被削弱;长期将会倒逼企业优化生产结构,加速我国绿色转型的步伐。由此文章提出加快建设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交易市场机制、加强企业碳管理能力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初欧盟确认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的审计监管体系与欧盟审计监管体系等效,这对于我国的第三方审计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中欧法定审计等效的意义入手,探讨了中欧审计体系的可比性,进而考察了欧盟审计体系之于我国审计体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