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     
《证券导刊》2011,(25):8-8
巴菲特力挺高盛 7月8日消息,在美国爱达荷州太阳谷精英会上,巴菲特表示保持对高盛认股权证计划不变,并盛赞高盛CEO布兰克芬,希望他可以继续执掌高盛。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研究》2008,(10):80-80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21日晚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转变身份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仅能够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还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高盛随后表示,它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企业.并将受到美联储的监管。其中,  相似文献   

3.
数字     
《新理财》2010,(8):16-17
5.5亿美元 7月15日,高盛(Goldman Sachs)同意支付5.5亿美元的罚款,就其在抵押贷款证券上误导消费者的指控,与美国监管机构达成和解。罚金数目低于预期。尽管这是华尔街投行缴纳过的金额最大的罚款,但大约只相当于高盛一周的交易收入.也低于美国证交会(SEC)4月指控高盛涉嫌欺诈的规模: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朱伟一 《国际融资》2008,87(1):41-42
次级债产品危机美国的众多券商失手,损失惨重,叫苦不跌。但也有例外,高盛就是赢家。高盛抽身较早。  相似文献   

5.
高盛并不大.它的员工规模不及一些商业银行的1/10.其资产总额大约1万亿美元.而汇丰银行的资产规模是2.4万亿美元。不过,高盛的盈利状况在全球金融机构中首屈一指。2010年1月底.高盛向华尔街交出了一份漂亮的2009年年报,  相似文献   

6.
风木 《云南金融》2009,(9):36-36
美国金融机构高盛集团在经济低迷之际的2009年二季度赚取巨额利润的消息震动各界。二季度,高盛的营业额大涨了46%,达到137亿美元,净利润增长65%,为34.4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高盛获利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中取得的得天独厚的竞争地位。不过,惊喜之下,人们对高盛成功的秘诀还是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涂永红 《金融博览》2009,(20):74-77
作为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标杆,高盛公司一直让人高山仰止。一年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高盛也曾风雨飘摇,灰头上睑地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然而,就在半年之后,高盛最先归还了华盛顿的挽救资金,2009年上半年盈利达到34.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高盛如凤凰涅檗,越来越艳丽了。  相似文献   

8.
12月16日,美国昔日第一大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公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高盛报表1929年股灾以来首次见红一每股普通股亏损497美元,季度合计亏损212亿美元。高盛的高管们辛苦一年,奖金全无。而2007年此时,靠沽空次贷躲过次贷危机一劫的高盛却赚个盆满钵盈,正忙碌着给CE0及其手下员工们大发圣诞红包。  相似文献   

9.
外刊扫描     
《证券导刊》2010,(15):9-10
高盛CEO致电客户称证交会指控将"伤害美国"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21日在打给一些重要客户的电话中,抨击了美国证交会(SEC)指控其欺诈的行动。据一位接到电话的人士透露,布兰克费恩告诉他们,证交会对高盛的指控带有政治目的,将"伤害美国"。布兰克费恩正奋起反击,阻止公司声誉继  相似文献   

10.
美国银行业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单纯从美国备大银行一季度的财报来看,似乎暗示着华尔街模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除摩根斯坦利出现了转盈为亏外,高盛、花旗、JP摩根和富国银行都高奏凯歌,美国股市进入4月以后在金融股的引领下也出现了大幅反弹,高盛和JP摩根甚至还打算提前赎回政府持有的优先股,退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中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之时,美国高盛集团却高奏凯歌。让我们回顾一下高盛在这次次级债危机中的精彩表现。2007年年初,高盛敏锐地从次级债和结构性信用市场中淡出。2007年7月信贷市场急转直下时,高盛的许多次级债产品已经出手并买了不少保险,但美  相似文献   

12.
张颖 《金融博览》2013,(3):42-43
美国银行业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和疗伤之后.2012年呈现出一些生机。美国标普500金融股指数全年上升25%,快于标普500指数上升14%的幅度。其中美国银行的股价升逾1倍,花旗、高盛和摩根大通的股价分别升48%.43%和32%。虽然几大银行的股价仍远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且市账率仍不足1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管理》2008,(5):41-41
次贷危机中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之时,美国高盛集团却高奏凯歌。让我们回顾一下高盛在这次次级债危机中的精彩表现。2007年年初,高盛敏锐地从次级债和结构性信用市场中淡出。2007年7月信贷市场急转直下时,  相似文献   

14.
杜若 《银行家》2002,(6):82-84
罗伯特·霍马茨:1969年-1977年,曾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和布热津斯基的高级经济顾问;1977年~1979年,担任美国国务院经济事务高级副国务卿特别助理;1979年~1981年,任美国贸易副代表;1981年~1982年,出任负责经济商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1982年加入高盛公司,任投资银行业务部副总裁和高盛国际董事.现任高盛(国际)副董事长兼高盛公司执行董事.  相似文献   

15.
张锐 《中国外资》2006,(8):24-27
作为国际上首屈一指的投资银行和华尔街的顶级金融企业——高盛公司不断用似火的热情和虔诚的态度感动着中国。在他的身上,人们看不到一个跨国公司的骄横肆意,也感觉不到作为世界500强的不可一世,更很难见到美国式企业那样的矜持与自负。而正是以一种谦谦君子的形象,高盛赢得了中国市场的高度青睐和来自四面八方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16.
大概一年前,Kenneth Courtis似乎意识到自己在高盛的日子不会太久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自己决定要结束这段工作经历了。那时,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被聘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巨资竞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的投资顾问,而且还保证要为中海石油的这一收购提供财务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盛计划向客户提供多达价值15亿美元的Facebook股票,可能招致美国监管机构调查Facebook是否规避了信息披露的规定。在美国,一些没有公开上市的企业会通过私募股权公司或对冲基金集资,以规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信息披露规定。  相似文献   

18.
五月底,美国总统布什提名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出任财政部长。与其前任斯诺(John Snow)仅为解决中美汇率等贸易争端问题而数度来华不同的是,亨利·鲍尔森这位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过去10年间曾70次往来中国,他被外界视为在华美国企业的中国问题专家和银行领域的"中国通"。虽然众多评论认为鲍尔森是处理当下美中贸易摩擦最好的人选,但显然仅仅把和汇率等已经趋于解决的老问题挂在一起未免低估了这位美国商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金融问题专家。别忘了,高盛是目前国内最活跃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在中石油、平安保险、交通银行等超级IPO个案中都能看到高盛的身影。而在高盛网站中总结的"高盛在中国的里程碑"中,其2005年的10大里程碑竟有7项和中国金融业相关。日前刚刚创下了香港联交所规模、超额认购等一系列IPO纪录的中国银行的承销商之一也是高盛。联想到今年年底就要走向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业,鲍尔森这个中国金融专家之于美国工商  相似文献   

19.
高盛2006年操盘的中国工商银行创下中国IPO之最.融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高盛从中猛赚几十亿美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高盛帝国     
杨吉 《投资与合作》2010,(4):104-105
时间追溯~U2006年年底,也就是危机爆发前的某天,在位于百老汇大街85号高盛总部30楼的办公室里,高盛首席财务官大卫·维尼亚(DavidViniar)召集了各部门主管。紧急召开了一个以“抵押风险”为主题的会议。高盛使用的风险管理模式平均每天要收集2.5万个数据进行风险测试,当次级债风险尚未充分暴露时,风险控制系统已经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与其他主管共同仔细查看了整个投资组合后。维尼亚当即决定采取卖空对冲策略以防房地产价格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