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与范围不断扩大,这对推动国家经济实力增长、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海外资产份额的增加以及国际投资环境的复杂多变也使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已经成为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对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区域的不断扩张,有关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对境外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风险控制以及境外业务审计三方面的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并对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3):58-60
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投资的地点主要包括亚洲的中国香港、新加坡、拉丁美洲和非洲;直接对外投资的主要行业为当地的水上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代理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等。并购当地物流企业使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成为一种趋势。由于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购企业的经验较少,所以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购风险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对外投资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从政治风险,外汇风险和经营风险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给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使企业的经营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文章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为出发点,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活动的内外部风险,并就风险防范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至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2010年我国企业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截止2010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2588亿美元。然而,尽管我国企业正加速对外直接投资,但是中国跨国企业缺乏对东道国政治风险的防范意识与措施。如果不是利比亚内战爆发导致中资企业在利比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企业可能仍然未知东道国政治风险会对海外投资造成巨大的冲击与经济损失。因此,在中国企业正加速"走出去"的背景下,如何防范东道国政治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为了加快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促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政府也放宽了企业投资在政策上的限制,同时我过提出“走出去”战略。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及应注意的原则,对企业的投资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企业对外直挂投资的风险提供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国有企业若要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就需借助对外直接投资的帮助。不管是下达经济决策或者实施企业战略规划,均需高度关注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并对其有效防控,方可确保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成功。本文先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而后对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出具了相应风险防控措施,以提升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举措,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活动,不仅要面临外汇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威胁,而且还要应对政治风险的挑战。本文在总结我国海外投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些规避政治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2002—2015年我国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其审计费用显著更高。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企业的业务复杂度和投资区位复杂度,使得审计师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从而导致了更高的审计收费;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导致的审计费用提升更多是审计努力增加导致的,而非审计风险提升导致的。以上研究不仅能够丰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相关文献,而且推动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向会计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高速增长,尤其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对外投资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实现全球布局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作为对外投资企业的主力军,较多地采用了并购的形式,然而,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所缺陷,使得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中的经济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所以对于这一系列活动风险的防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的手段,跨国并购又掀起了中国企业并购事业的新浪潮。通过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进行分析,结合一定的案例,对于跨国并购中的产业和市场风险,经营管理整合风险以及政治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控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只有严格掌控并购中的风险才能提高并购的成功率,真正地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潮流中生存、发展,经常要面临对外投资的问题。为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防范和降低对外投资风险,保证对外投资的安全完整,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企业必须加强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明确对外投资决策、执行、处置等环节的控制方法、控制措施和程序。  相似文献   

14.
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介绍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分析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挑战,对企业对外投资风险防范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企业对外投资有序健康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院文章从地域、政治力量和影响范围等角度,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蚕食性征用风险;恐怖主义、政治性绑架和勒索;社会骚乱、动乱和内战;东道国政策的负面变化等,并分析了海外政治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东道国的内部因素解释了海外政治风险的成因,最后探讨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开发》2016,(26):75-78
以往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多数聚焦在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较少涉及企业对外投资成效。文章基于中国企业"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失败率虽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对外投资失败率的绝对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并且企业投资失败呈现行业和国家集聚特性。其中,对外投资企业自身所有权优势缺乏、东道国制度环境风险以及国家层面投资引导政策的缺位等,是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企业"走出去"进入加速阶段,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国家层面要积极制定分类投资引导目录,加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从企业层面看,要兼顾投资增速和成效,通过构筑企业自身所有权优势,提高企业对外投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投资是将财力投放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是企业以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以购买股票(股权人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相对于对内投资,对外投资的风险要大的多。校办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由于对投资对象、投资规模、投资时机以及投资风险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分析,以及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在实际运做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分析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各环节的税务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进入快车道,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境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明显加大。本文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和政治风险来源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适应境外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应对政治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标,研究东道国治理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文章选取75个东道国200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其他变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倾向流入治理水平较低的国家,对外投资风险较大。中国对外投资与东道国市场规模呈显著负相关,符合邓宁、韦尔斯等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出口是投资的先导,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遵循从出口到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