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2年,江阴市经济总量指标全省县级市中保持第一;在全国来说,位居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三位(由于第一、二位的南海、顺德近已并入佛山市,故江阴实际上是第一位),在全省占县级市第一位,超过跻身全国10强县的江苏张家港、常熟、昆山、武进4个县.江阴与这4个县被称为"苏南五强",而江阴为首位.  相似文献   

2.
《四川经济研究》2006,(12):12-12
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选日前揭晓,四川有25个县(市)进入“西部百强县(市)”。数量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排名第一。其中排在我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前10位的县(市)分别是:双流县、绵竹市、郫县、什邡市、都江堰市、西昌市、江油市、广汉市、彭州市、简阳市。统计结果显示,与上届相比,四川成为10个排序上升的省市区之一.竞争力位居全国20位.比上届提升一位。  相似文献   

3.
从"公园化战略"起步增城创新县域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全国第58位跃升到第12位,连续7年居广东省首位。 这座位于珠三角东北部的县级市——广东省增城市,曾一度陷入困境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缓慢,城乡面貌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假冒伪劣泛滥,金融风险大,就业创业环境差。通过逐步探索完善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不仅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认可,而且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彰显特色。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全国第58位跃升到第12位,连续7年居广东省首位。 这座位于珠三角东北部的县级市——广东省增城市,曾一度陷入困境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缓慢,城乡面貌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假冒伪劣泛滥,金融风险大,就业创业环境差。通过逐步探索完善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不仅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认可,而且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彰显特色。  相似文献   

5.
目前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虽位居全国第一,但县域经济却是块"软肋",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不高的问题。培育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广东省保持经济强省的重要一环。增城市是广东省县域经济领跑者,借鉴其在培育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利于解决广东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0,(19):31-33
日前。在揭晓的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榜单中.辽宁有7个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被称为是“省部署、办推进、市联动、县倍增”的“辽宁现象”。其中,瓦房店和海城分列第18和19位。庄河位列第50位,普兰店位列第58位,大石桥位列第61位.新晋的东港和开原分别排名第83位和85位。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域是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层次和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辽宁县域经济竞争力全国排名第十位.与发达省份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抓好了县域经济,全省经济总量才能快速跃升,富民强省才有坚实的基础,故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有利于全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15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发布了《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随之2009年度全国百强县也出炉了。陕西继神木、靖边2008年入围百强后,府谷今年再入百强。其中神木县位列全国百强县第44位,西部百强县第5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县域经济不发达是云南的—大省情。云南现有县区级行政单位129个,其中市辖区10个,县及县级市119个。119个县市中的绝大多数是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和农民生活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的县。2001年,119个县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5%、拥有全省96%的耕地、人口占全省的84.7%,但仅创造了全省60.1%的国内生产总值。据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测评,2000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指数为全国倒数第3位,比西部平均值还低2.3个百分点:2000年云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23位,只有上海的1/3,没有—个县市进入竞争力百…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对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县域以绿色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形成的绿色竞争优势称为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低能耗产业产值比重高,环境治理情况好是具备强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的县域的普遍特征;第二,湖北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整体水平呈中等偏弱的态势,区域之间绿色发展不平衡;第三,县域产业的绿色转型是湖北县域经济提升绿色竞争力的短板。针对实证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即: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县域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县域工业园区为重点,重塑县域绿色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县域绿色发展政策;深化新理念,培育县域绿色社会体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渤海聚焦     
<正>柳林县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与陕西隔黄河相望,素有"秦晋通衢"之称,是一个物化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全县面积1287平方公里,人口30.12万。柳林位列中国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88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柳林县城高楼林立,山清水秀,抖气河绕城而过,南  相似文献   

12.
壮大县域经济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全国而言,2003年末全国县域国土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4%,县域人口9.4亿人,占全国71%。全国县域GDP6.45万亿元。占全国55.2%。从我区来看,县域面积占全区的98.9%,人口占82.2%,GDP占64%,地方财政收入占36%。与全国比较。我区县域平均人口为21.9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8.1%,居第28位。平均GDP11.3亿元,是全国的43.1%。是进入百强县平均水平的6.9%,居第22位。平均地方财政收入0.54亿元.是全国的52.9%,居第24位,由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心组织的前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经济》2010,(2):66-67
近年来,义马两次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南省第5位,是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宁海围绕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发展。宁海实施"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以来,以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刨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63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07:56.7:32.6。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良好,“种养饲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旅游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为了科学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活力六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32个具体因子的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营口市的盖州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中最强的。另外,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第一。北镇市、兴城市、宽甸县和瓦房店市的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环境实力和经济实力分别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中最强的。从空间上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格局为"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  相似文献   

16.
赵山 《唐山经济》2006,(2):16-17
我市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居第55位,为下步争先进位、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省政府又将我市列入22个扩权县(市)之一,为我市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抢抓扩权机遇,乘势而上,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关键要从解决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入手,突出“五抓”,努力实现“五个增强”。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神木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50%;财政总收入32亿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4元;县域经济竞争力居全国第161位、西部第14位、陕西第1位.  相似文献   

18.
正一、提升呼和浩特市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意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单元,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牧区经济的接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牧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是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8大定位"战略目标的重要平台,是协调推进"3个着力、3个更加"的关键所在,是顺利实施"7项重点任务"的客观需求。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9.
增强竞争力,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六大"特别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并且明确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全国第四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浙江省占了27席,居全国首位,比位居第二位的省多出6席,其所表现出来的“浙江现象”引人注目。而所谓的“浙江现象”就是指促使浙江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区域块状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