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合同法作为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交易关系的法律,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有效或无效及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保全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问题。在我国,存在着《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申月霞  李丹 《经济论坛》2006,(7):131-133
一、传统合同意义上的要约与要约邀请(一)要约要约也称发盘、出盘、发价、出价或报价等,是合同成立的必不可少的阶段,我国《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可见,要约是指订约人一方以订立合同的目的,向对方所做出的意思表示。在要约关系中,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称为受要约人或相对人,但不能笼统地称为承诺人,因为接受要约的人只有对要约予以承诺,才能成为承诺人。从性质上说,要约只是一种意思表示,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根据《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2.2条的规定:一项订立合同的建议构成…  相似文献   

3.
无权处分的法律效果历来是民法理论和实务上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认定应当切合《合同法》原意。本文结合我国物权模式的选择,采取体系化的民法思考方法,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作了价值判断。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有效,这符合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利益的需要,体现了合同正义原则。《合同法》第51条为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有效提供了法律适用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陈洁 《经济师》2003,(10):5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是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法律之一 ,对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同法》根据国际上的一些做法规定了不安抗辩权 ,对于平衡经济利益 ,防止合同欺诈 ,保障交易安全又具有特殊的意义。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合同中 ,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应履行义务而不履行 ,或者不可能履行时 ,拒绝或者暂行停止履行自己义务的权利。合同订立后 ,一方的财产状况明显恶化 ,另一方的权利即将落空 ,为了保障另一方的权益 ,应允许其采取补救措施 ,否则有悖公平原则。文章就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法律效力等作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5.
1.《合同法》确立了哪些基本原则? 答:合同法确立了下列基本原则:一是自愿原则,也即意思自治原则。这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与他人订约,自由决定与何人订立合同,并自主决定合同的内容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二是诚实信用原则,这是本次合同法新增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三是遵守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原则。这是对合同自愿原则的必要限制。当事人的订立、履行合同时,都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在法律的约束下…  相似文献   

6.
戴菲菲 《时代经贸》2007,5(3X):157-158
要约和承诺是合同订立的两个必经阶段。由于合同法要求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作出,而同时合同法中又存在要约的撤回和撤销制度,于是在合同的实践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根据目前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了要约的有效期间和存续期间这两个概念,以解决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约和承诺是合同订立的两个必经阶段.由于合同法要求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作出,而同时合同法中又存在要约的撤回和撤销制度,于是在合同的实践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根据目前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了要约的有效期间和存续期间这两个概念,以解决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莉莉 《经济论坛》2006,(11):127-129
合同关系并非是一个静态关系,它有一个从订立、履行、变更到终止的动态发展过程。现代民法从动态的合同关系中,扩张了法律所调整的合同义务关系,形成了债之关系发展上的义务群。在现代合同法中,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所负担的并不以给付义务为限;在合同成立前及终止后,当事人亦负有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即后合同义务。一、后合同义务的涵义与性质后合同义务在理论上又称作后契约义务。关于后合同义务的涵义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2条以及有关的民事立法,我认为后合同义务是指在合同关系终止后,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根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8)
在合同法领域,只有当合同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合同才归为有效并宣告成立。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有时会出现瑕疵,例如可能在表达时产生同真实意志不相一致的错误,或者对缔结合同的事实或条件发生认知上的错误等,合同的效力和履行便会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在进行这方面内容的研究时,明确错误含义的界定,错误规则的适用,以及是否应该对表意人予以救济、法律如何平衡当事人间的利益,就显得至关重要。面对订立合同时发生错误表述,不同法律的解决之道颇具差异。文章通过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下称PICC)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错误规则的比较,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异同,并为我国错误规则的臻于完善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徐秀玲 《经济论坛》2000,(20):31-3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合同法》将原来共同调整合同关系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部法律合而为一,形成一部统一的、完备的合同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对保护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良好的合同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合同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法律经济、契约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合同制的前提条件,实行合同制是搞…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无效合同?它具有哪些特征? 答: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已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共利益而应被确认为无效的合同。其特征:①违法性。是指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②不履行性。即当事人订立无效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来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该合同的违约责任。③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从订立合同时起即无效。④国家干预原则。无效合同无须当事人来主张其无效,法院或仲裁机关可以主动审查确认其无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五十三条作了具体规定。 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是什么?如何行使撤销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合同法对电子合同的规定简单、笼统,难以调整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电子合同关系。本文在总结电子合同的特点,订立过程中的形式、要约和承诺规则,电子签名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就电子合同封中国《合同法》的挑战作一讨论,希望能有助于後行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电子合同对要约承诺制度提出的挑战及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婷姿 《经济论坛》2004,(7):113-114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以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一致为成立要件,订立合同的过程即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当事人双方的协商过程,在法律上一般分为要约和承诺。现代社会随着电子合同的出现,对传统的要约承诺制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8)
政府采购合同与一般合同相比,政府采购合同不仅仅适用《合同法》及其相关法律规范,同时根据合同具有对应不同的采购方式、类型,还受到《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与招标投标相关的法律规范的调整,它在整个政府采购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这项新的合同法律制度,这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安全、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易秩序,树立诚信交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缔约过失责任的内涵、表现形式、构成要件及它与合同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界定等几方面进行简要探讨和研究。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基于未履行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一定的损失的事实,负有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应承担的相应民事责任。一、缔约过失…  相似文献   

16.
曹易秋 《经济论坛》2004,(12):147-147,160
我国《合同法》对融资租赁有如下定义: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由此看出,融资租赁是围绕一项服务贸易,涉及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两个合同是承租人与出租人订立的融资租赁合同和出卖人与出租人订立的买卖合同,三方当事人为出卖人、出租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无效经济合同,是指不发生效力的合同。这些合同虽然由当事人订立,但国家并不承认其法律效力。根据《经济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下列经济合同为无效:1、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计划的合同;2、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合同;3、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或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4、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20.
李滨 《时代经贸》2010,(5):60-61
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