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无论在数量、质量、结构还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造成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人才发展环境差,教育投入不足,对人才工作缺乏认识,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行业分布不均,思想意识落后、纪律观念淡漠等问题。加大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机制,改革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发展环境,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是加快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湖北来凤县为例,总结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人力资源的相对贫乏,其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低,中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民族地区经济要取得发展,就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广泛深入地开发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来促进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虽然人们对开发的具体思路各有侧重,但“西部要开发、人才要先行”已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因此,本文在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总体素质偏低,高素质人才短缺,人才外流严重,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西部小康社会建设应以其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西部地区的人口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创新环境,以人为本,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剑  苏姗姗  马树强 《特区经济》2008,(10):127-128
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一些人力资源问题方面,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也是造成现阶段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就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问题:包括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人口受教育情况,劳动力的配置以及人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目前,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的短缺。基于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探讨民族地区由贫穷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径——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证明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关键和活跃的因素。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对于促进经济的增长作用有着不可动摇的战略地位。在论证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核心作用的同时重点提出转变观念 ;增加教育与再教育投资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吸引人才等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天培 《改革与战略》2005,(11):129-132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义重大。当前,渝西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人力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人才流失严重、诚镇下岗工人再就业难度大。经济活力不足、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发育不良、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观念淡薄、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渝西地区人力资源利用的主要原因。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渝西地区人力资源和利用;树立新形势下的人才发展观;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培育人力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6-19,32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互推动、互为促进。文章认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应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础,通过创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机制体制,建立GDP与幸福感并重的指标体系,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多元化产业,扩大就业,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等途径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交往关系的发展中。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社会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产物,社会发展最终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与县域经济未能互生互长,协同发展.在此情形下,建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对推进两者互动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协同发展要素,探讨两者协同发展的一般模式,深入研究两者协同的理想模式——门槛条件下新型金融组织深化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制定出两者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河南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当前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使河南由工业型经济迈向服务型经济。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程度不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如构建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机制,推进制造业发展“服务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以及优化制度环境等,以促进两大产业形成互相支撑、互补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论中部崛起的科技现状与科技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部崛起是党和政府所面临的、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适应、我国各经济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中部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中部崛起战略的科技走向和对策建议。并明确指出科技进步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决定性因素,是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事业是指为确保社会团结、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民生改善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制约民生改善的现状,必须以改善民生为本,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文章通过梳理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辨析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以发展生产力、协调生产关系、变革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为依托。  相似文献   

18.
胡建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15-118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三峡库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推进库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结合三峡库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与特点,我们必须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经济环境、外部体制环境、特色精品打造、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切实使文化产业成为三峡库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以促进库区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物质资源大省,也是文化资源大省,欲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须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文化体制本身的改革,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生存、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山地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耕地潜力被释放后,农业进一步发展就会更加注重开发林地,如果处理不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会酿成灾难性的后果;山地要发展的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特别要关注发展以作为生态产业的林业为主的生态农业,运用生态位原理,采用立体农业技术是科学开发山地的主要措施;在山地开发的实践中,产生了多种生态经济模式及其开发原则,文章提出了旨在提高山地生态生产力的"五测五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