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萍 《西南金融》2008,(7):48-50
QDII产品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选择。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在投资范围、投资门槛、投资收益、投资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区别。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已经推出的QDII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商业银行QDII产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QDII多棱镜     
高盛(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应对中国推出QDII的前景表示乐观,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QDII的实施至少具有三大利好。首先,国内投资可以拓宽投资渠道,由于港股市盈率普遍较A股低,因此可能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其次,QDII可以进一步巩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最后,QDII将更有利于国内企业在香港融资。  相似文献   

3.
QDII基金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发行量较大的一类产品,其收益状况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收益率与投资时机高度相关QDII基金与其投资标的(海外基金)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海外基金的涨跌意味着对应的QDII基金收益的变化。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投资于QDII基金所获得的收益与其入市时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QDII基金均为开放式产品,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投资者可以在任意时点进行申购,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QDII业务为国内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提供了良好的分流渠道,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也让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化,但QDII生不逢时,自正式启动之日起便持续经受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困扰,一直未能引起主流投资资金的关注,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商业银行内部,如内部培训外部推广尚不到位、信息披露不明确、投资管理能力不高、资金运用存在风险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内部投资收益率,这是现行规则约束下制约QDII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QDII在2007年一直是一个投资热门话题,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银行系QDII在2007年从投资范围、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投资者收益一改2006年的尴尬局面。截至2007年底,获得QDII资格的商业银行共有22家,其中内资银行12家,外资银行10家。2007年可以说是银行系QDII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2008年后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银行系QDII的投资呢?  相似文献   

6.
《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出台后,QDII产品一改旧版产品少人问津的窘境。旧版QDII产品缘何遇冷?从理论上看,QDII产品发售涉及投资者、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三方博弈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QDII业务即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是指具有代客境外理财资格的商业银行,受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的委托,以其资金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QDII的推出显示了中国政府对资本  相似文献   

8.
QDII新品:顺景顺势五月,在国内A股市场跌荡起伏之时,工商银行推出的首款直接以人民币投资于香港股市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II)——"东方之珠"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在5月10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商业银行做出的积极反映。"东方之珠"发行仅六天就已售出数亿元,这与去年商业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业内人士也不禁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QDII产品自2006年问世至今已有四个年头。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中外资商业银行至今共发行674款QDII产品,其中既有收益颇丰者,也有净值严重缩水者,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投资者信心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商业银行QDII产品推出节奏已明显放缓。本文首先回顾了其成长历程,总结了商业银行QDII产品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接着肯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最后指出,商业银行QDII产品只有在其产品组合自主管理能力、投资者教育等方面不断改进,才有可能迎来自身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的境外投资理财是指由具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资格的各银行机构,  相似文献   

11.
在QDII投资上,建议重点关注美股与港股QDII,兼顾科技、消费、医药三大主题QDII基金,并将黄金QDII纳入组合,以分散单一权益市场的风险。2021年,复苏有望成为全球经济体的主旋律,但仍会受到来自疫情升级变异及疫苗效果等不确定性的干扰。在QDII投资上,建议重点关注美股与港股QDII,兼顾科技、消费、医药三大主题QDII基金,并将黄金QDII纳入组合,以分散单一权益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系QDII"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彬 《西南金融》2010,(10):60-63
在我国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QDII制度的实行不仅使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迈进了一大步,而且使境内机构和个人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各商业银行QDII业务损失惨重。本文就当前"银行系QDII"业务的发行和运营收益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暴露出的风险分散意识不足、产品设计存在缺陷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炜 《国际金融》2011,(6):47-50
QDII即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缩写,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自2006年4月17日起,我国允许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委托境内商业银行、基金、券商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进行金融产品投资,积极推动QDII开展境外投资业务。然而,我国的QDII产品起于乱世,时值全球主要股市持续多年牛市,各大市场指数普遍处于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本刊第10期《首轮QDII有点儿嫩》中曾对首轮银行QDII可能面临的诸如投资范围较窄、产品结构单一、收益率较低等问题作了专门的探讨.自去年7月底各家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QDII理财产品至今年6月底,共有22家中外资商业银行取得了QDII业务资格,共有19家中外资银行取得了148亿美元的购汇额度,推出了31只产品,但合计认购额不到20亿美元,尚不足148亿美元购汇额度的20%.  相似文献   

15.
QDII基金是近期基金创新的主要品种之一,在黄金QDII、REITs型QDII相继推出之后,目前又有三家公司推出油气类QDII基金,分别是诺安油气能源基金、华宝兴业标普石油天然气上游指数基金和华安标普全球石油指数基金。究竟什么是油气类QDII基金?与其他QDII基金相比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投资价值?其中的投资风险又是什么?投资价值——油气供不应求,美元走弱,推动价格长期看涨一般意义上的油气主要是指石油和  相似文献   

16.
曹桂山 《现代金融》2010,(11):11-12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其境内募集资金,以资产组合方式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股票、债券、衍生品等)投资的机构投资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和信托公司成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后,均可发行QDII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7.
此前的大部分时间内,人民币兑主要外币呈现升值趋势,加之普通投资者对境外金融市场并不了解,QDII制度实施以来,市场规模及参与人数一直没有得到较大增长.但随着最近两个月人民币对美元贬值4%,未来QDII的境外投资渠道将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QDII产品的规模很小,但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管制放宽是未来的趋势,此后投资者进行QDII产品投资的机会将会增加.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QDII产品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QDII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全球化视野下中国QDII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两年来,在产品类型上,我NQDII以股票型基金为主,且有相当部分集中于亚太和中国股票基金;在投资风格上,基金系QDII投资重仓港股且偏好金融业,银行系QDII投资投向以成熟市场为主,区域相对分散。2008年上半年,QDII整体业绩与全球同类基金持平,其中基金系QDII在全球同类排名有所分化。成立时间和投资区域是影响QDII整体业绩的两项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白羽 《中国外资》2012,(10):178
QDII基金在我国至今已有6年发展历史,但生不逢时的QDII基金在金融危机中的首战失利使其在国内投资者中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随着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针对拓宽资本流出渠道也做出大量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总结过去几年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约束,抓住机遇不断完善发展QDII基金产品,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QDII基金在我国至今已有6年发展历史,但生不逢时的QDII基金在金融危机中的首战失和使其在国内投资者中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随着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针对拓宽资本流出渠道也做出大量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总结过去几年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约束,抓住机遏不断完善发展QDII基金产品,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