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江  宋妮 《开发研究》2024,(2):42-55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彭劲松 《重庆经济》2005,(6):12-16,20
重庆东南部地区(以下简称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背倚长江,东部和南部分别与鄂、湘、黔三省接壤,是重庆市产业发展中较为独立和特殊的一个板块。长期以来,渝东南由于远离重庆市主城区,交通不畅,导致生产力发展严重滞后。随着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渝东南的区位劣势逐步化解,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锰镁等矿产资源、人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农副资源等则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尹秀娟 《特区经济》2012,(10):175-177
低碳经济是一种倡导低消耗、低排放,节约能源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前提及有效方式。本文基于这一理念,分析了青海调整产业结构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它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是科技进步发展到具有大规模、综合性、高速性特点的阶段,制度创新进入了多领域、多层次、相互叠加带来的全面整体性特点的阶段,并且技术进步特点与制度创新特点一致。因此,不是处于低水平的技术进步和个别制度创新就能造就经济全球化的大势,而是人类科技进步及制度进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社会发生的一种质变的体现。正因经济全球化发自如此深厚的基础,才能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进入20世纪的80年代,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从未象现在这样切实地感觉到彼此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尤其是在经济生活领域里,各国的联系是如此地密切,以至于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问题,立刻就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整体运作。作为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一是经合组织(OECO)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13个东亚样本国家1990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和人均收入负相关,存在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加现象;二是东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东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依据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理论框架进行未来产业升级与调整;三是东亚地区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大,需要加强东亚区域政策协调来共同抵御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8.
沈晗耀 《上海经济》2009,(11):12-13
一、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曾有过两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是在建国之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是以重工业为主,其特征是为了生产而生产,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61-65,80
由于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过分依赖其固有的自然资源,致使其经济发展先天具有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发展的可持续性弱。因此,资源型县域经济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寻找正确的措施和道路。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只有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才能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高,实现人口、资源、生态与科技、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大连2003年的相关数据代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中,得到各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最优解,分析大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给出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结构以及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等产业结构的研究,努力探索一条调整、优化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新路子,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抉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产业结构调整有何规律性可循?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定位? 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县域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对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成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路径,以期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对县域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在城市经济结构多样化、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这就要求城市建设者对城市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向,发现城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林业一直以来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强调转变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数字经济的角度下审视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旨在研究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演变以及数字经济对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影响。最后,为了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林军 《亚太经济》1992,(1):60-62
我国由封闭走向开放,当务之急是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要求。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取决于本国国情,而且还要受到它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些简要分析,并据此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陈其之见。  相似文献   

20.
宋艳菊  谢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0,10(2):35-37,5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考察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的不协调性问题,利用1978-2007年相关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