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DI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省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我国1999~2004年各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确实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分组后研究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由于FDI对区域制度和管理创新的示范和模仿效应难以观测,因此,模型事实上还是低估了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FDI技术溢出对我国本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土创新能力和FDI技术溢出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证实,但是本土创新能力是否是由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导致的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本土创新能力不是由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导致的,两者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了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近年来受到颇多怀疑和争议.对中国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量化研究,证明"以市场换技术"的FDI战略并未收到成效.加大投入培育企业研发能力,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内部技术转移"溢出效应"来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是实现我国企业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津 《中国科技投资》2013,(Z4):21-23,29
绝大多数理论研究成果表明,跨国公司所主导的FDI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和管理技能不断提高,帮助国民经济走上内生化增长道路。本文分析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一般途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围绕促进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从产业引导、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我国行业发展基础、增强吸收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了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4—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FDI溢出效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一直处于生产微笑曲线的低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其自身的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8~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从外资的资本供给和技术溢出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FDI的资本供给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1998~2000年高技术产业FDI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负的资本供给效应,2001~2006年高技术产业FDI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再显著,但是资本供给效应为正.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本和出口对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特征;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内溢出效应,其中邻接空间权重和地理权重下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溢出效应,而经济空间权重下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溢出效应。此外,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资本支出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内资企业研发资本利用效率和研发人员素质有利于增强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和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1998~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中FDI的创新溢出和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和测算,结果显示:FDI创新溢出效应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行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程度对高技术产业FDI创新溢出效应皆存在门槛效应,具体而言,当内资企业行业技术水平超过0.756的门槛值后,FDI创新溢出提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当内资企业的人力资本跨过的7.79门槛值后,FDI创新溢出效应出现显著的跃升;FDI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在市场竞争程度较激烈(赫芬达指数〈638.0)的行业才更为明显;与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程度相比,行业技术水平对FDI创新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技术溢出效应是东道国通过引进外资提升本国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对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机制,并建立了测度不同FDI方式下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通过对我国近19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检验,文章发现FDI在我国的独资化趋势对技术溢出产生负效应,而合资方式有利于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2005—2009年的省际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人力资本与FDI均对我国自主创新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助于对FDI所带来的国外技术的吸收。同时发现,我国各地区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而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来估计变量间的关系比经典回归模型更为稳健可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引入制度因素,考虑FDI进入中国后对于中国经济运行制度形成冲击,促进市场化进程加速,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将FDI的溢出效应分为技术溢出和制度溢出来分析,并且提出制度溢出的路径,从而更好地解释FDI溢出效应。在实证分析阶段,本文选用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指数作为制度变量,基于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得出FDI进入中国后存在制度溢出效应,且制度溢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门限模型,从金融发展与多维度吸收能力视角实证检验FDI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金融发展和吸收能力"门槛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经济发展3个维度的吸收能力均存在最低门槛,小于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不显著;跨越门槛后,呈正向FDI技术溢出,FDI技术溢出随着吸收能力的提高而增强。金融发展水平也存在最低门槛值,小于该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不显著;越过该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为正;而金融发展超过某一临界值时,FDI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会由正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溢出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溢出效应的文献按其结论分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或不存在溢出效应和负溢出效应,通过从国别、地区、产业和企业异质性维度对FDI溢出效应机制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外溢效应的发挥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单纯提高一个地区产业和企业的经济开放度对提高FDI的外溢效应是没有意义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扩大的基础上等。  相似文献   

15.
FDI主要通过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实现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但这些作用的发挥受到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制约。FDI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其借助与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可以对经济增长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特别地,针对效率不同的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FDI通过效率更高的信贷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论文运用统计和协整两种方法分析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DI通过直接的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而通过间接的方式即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国外直接投资(即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部六省的数据,研究FDI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FDI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是很大,但是由FDI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起反向的拉动作用。鉴于此,文章对中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即在重视FDI的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质的提高,注重FDI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外资的大量进入是必然趋势。文章利用2006-2009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FGLS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FDI确实带来了产出的增长,但是对技术溢出的效应不显著。本土的自主研发投入无论是对产出效应还是对技术溢出效应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人力资本制约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但是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皖江城市带FDI并没有通过本土的研发资本投入实现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85—2012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在美技术获取型FDI的逆向溢出效应。同时,从吸收能力视角考察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程度与技术差距对中国在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中美适度的技术差距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但中国高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和经济开放度及金融发展程度不深制约了中国企业有效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阻碍了中国对美OFDI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20.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有关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发展。长期以来,实证分析主要针对FDI的产业内效应,而忽视了它的产业间效应。因此着重对近些年来才受到学者们关注的FDI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其分析角度和实证方法上的突破及更新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我国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