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6月,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区域之一,上升为国家战略。西安作为该经济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面临新机遇。统筹科技资源,是国务院在批复的所有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建设,在国家层面,被寄予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新路径的厚望。作为“科技特区”的中心城市,西安,正努力寻求新变局。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到来之际,国家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西部又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经济区规划。“基本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规划》赋予关中一天水经济开发区的额使命,借此东风,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带再次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周励 《西部大开发》2009,(10):16-17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的“战略定位”里,最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就是建设“全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因为它要扛起“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10,(1):52-55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为西安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也提出了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新任务。一时间,“统筹科技资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其中有不少两院院士、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负责人的建言献策。他们为统筹科技资源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助力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国务院批复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西安作为该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被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一高地四基地”的战略定位中,“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其核心内容之一。目前.西安全市上下正根据《规划》精神加紧推进示范基地的建设。前不久.我们就这一话题采访了西安市副市长李秋实。  相似文献   

6.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经济区建设成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举措.统筹科技资源,是指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在统筹科技资源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各类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科技资源最大效益,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7.
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建设,在国家层面,被寄予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新路径的厚望. "科技特区"西安正积极与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努力寻求产业的突破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健  沈亮 《中国经贸》2013,(8):113-113
科技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要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目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基本建成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资源和条件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安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这种科技优势却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科技资源的"分隔"、"分离"、"分散"等三分问题。以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咸新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为组成部分,提出并构建西安大区域发展战略。该战略的提出进一步理清了西安统筹科技资源面临的巨大机遇和必要性,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牵引力量。西安统筹科技资源需要根据大区域发展战略下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有效破解科技资源"三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安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高新技术产业革命引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生存的当前与未来时代,科技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这是因为,当前与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资源,而不是其它任何资源。 科技资源是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制度资源、科技组织资源、科技管理资源与科技信息资源等软、硬要素的总称,是由科技资源各要素及其相关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代,对科技资源的需求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存在的相对差异性,因此,要求科技资源必须适应当时时代的需要并按适合国情的模式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第一年,我国科技工作以编制发布具有创新和战略意义的“十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为中心,在很多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成绩喜人。时值岁末,本刊记者走访了科技部有关部门,对2001年我国科技工作主要进展及成就作了全面的了解。一、编制并发布了“十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点任务,按照“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对科技资源进行部署和安排,力争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二、各项科技计划全面启动,分别制定了“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如“863”计划重点在…  相似文献   

12.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是“十二五”期间完善科技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科学化管理水平,在发布实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同时,科技部同步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报告》中首次提出“创新型国家”战略,它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也明确了中国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各项战略部署的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启动”十二五”科技规划研究制定工作涉及我国未来5年科技发展全局。按照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0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地方科技发展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科技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本文认为制定地方科技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是发展地方科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全面实现“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是关键,根本在人才。  相似文献   

17.
科技条件是指为整个科技活动提供资源和手段的支撑平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与进步的重要基础性支撑。在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决定性因素的历史条件下,科技条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加强科技条件建设列为重要内容。科技条件建设对于福建省尤为重要。福建省科技条件基础薄弱,运行效率和共享度低,落后的科技条件不能满足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创新型省份,以及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加快福建科技条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合理整合科技资源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辽宁地区科技资源的特点,综合有关专家的意见和一些相关文献,认为辽宁地区四大类科技资源要素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对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针对辽宁科技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辽宁省科技资源整合的发展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将农业科技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2006年1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今后农村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农村科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科技部在认真总结“十五”农村科技工作的基础上,全面研究部署了“十一五”农村科技工作,大幅度增加了农村科技投入,农村科技各项工作均在有序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把西安建设成为一个在西北地区具有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它表明西安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