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榷关,即历代关市之征,是封建政府的主要抑商手段和重要财源。清代前期,由于实行“诱而征之”的方针,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恢复发展,中期以后,关务腐败,吏治不修,榷关成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本文试对清代四川榷关制度略作考察,以期加深对于商品经济兴衰原因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榷关,是封建政府对商业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和王朝财政的重要支柱。钞关是明代榷关中最主要的一种,它主要设置于运河、长江这两条国内最重要商道的要冲之处;中国古代的格关演变为钞关,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榷关制度的成熟。钞关的课税对象主要集中在行商身上,成为对流通商品进行课税的专门机构。清代的榷关即后世所说的常关,有户部关、工部关之分。清代的户部关源于明代钞关,工部关源于明代的工部抽分。明清的关税收入在明清封建国家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仅次于田赋、盐税的第三大财政收入。明清钞关(格关)的研究,是探讨封建…  相似文献   

3.
专卖制度,古称禁榷制度。禁榷,就是禁止私人经营,由官府垄断。一般认为,盐铁专卖制度源于春秋时期管仲的“管山海”政策,商鞅变法过程中“收山泽之利”,但西汉以前专卖制度尚处于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4.
五代盐法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盐法继唐之后,逐年密酷,成为人民一大祸害.但史籍的记载似较分散,又难详其意,故就北方池盐诸规定作五代盐法钩沉,以明其沿革,以揭露其苛酷.一、唐末、后梁盐法唐代盐法,诸家论述颇多.刘彤倡盐利于前,第五琦、刘晏立盐法于后,盐的禁榷制度始臻于完善.然而,由于封建政府急需盐利,及当事者刻意(?)剥,加之方镇军阀争夺盐利,于是在德宗之后,盐税日增,盐价大贵,民间怨心载道.宣宗即位,“茶盐之法益密,粜盐少,私‘盗’者多.”户部侍郎卢弘止以两池盐法敝,  相似文献   

5.
盐是金代最重要的禁榷商品。为保证国家实现最大限度的垄断收益,金朝制定了一整套盐业专卖管理办法在盐务专卖机构的设置方面,设立七盐使司,并直接在一些盐场设官,力图透过这些专门机构来加强盐务管理;在销售方面实行登记审核制度和地分制度,以人为切割市场的办法来强化国家对盐业销售和流通的控制;在盐价方面不断调整,保证国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在立法方面,通过严厉打击私盐来维护国家的盐业专卖权。这些盐业管理制度取得了实际效果,盐课成为金朝最重要的财政收入,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金朝晚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经济基础以稳定政权,总是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列宁指出:“任何阶级的政权都必须为它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服务。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封建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小农经济。为了扶持、发展这种个体小农阶层和保护地主阶级利益,封建政权千方百计地致力于“抑商”。这种情况,竟延续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达二千多年之久,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所能带来的种种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唐代,封建社会经济繁荣,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往的研究往往注重于均田制的实行,对于统治阶级所施行的其他政策注意较少.实际上,在唐代,封建国家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对财政经济工作实行了多方面的监督,对封建经济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此.有加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泱泱大国,我国人民的智慧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纠正各官僚机构错误、维护封建法制纲领而设立的.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是其中有不少闪光点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通过总结和反思我国的监察制度,可以为现代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我国以后监察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总结,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9.
封建私有制下国有土地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栋 《当代经济》2007,(8):40-44
土地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当中,中国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的封建政权无论如何更迭,都是围绕着对这一重要生产资料的占有进行矛盾运动的直接结果.因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对于揭开封建集权制度下经济思想的神秘面纱具有鲜明意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中,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大土地所有制、大土地占有制)以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长期并存,相互消长.对于在封建制度这一典型的私有经济体制下,土地国有制可以长期存在,久而不衰的原因文章将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论证来发掘.  相似文献   

10.
试论明代茶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茶法系统在体制结构上的严整性与成熟化、在发展运行上的变通性及其纵向演变所呈现出的马鞍形发展曲线,是明代茶法的基本特点。 首先: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是继唐、宋之后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封建的上层建筑高度发展和完备。与之相一致,明代茶法作为财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日臻完备,茶法体制具有严整性和成熟化的特点。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茶法体制的完备化和系统化。古代茶法自唐代兴起后,自税茶而榷茶、从完全专卖到部分专卖,经过晚唐、宋、元五六百年的演变,逐步由纷更而趋稳固,由单一的法令发展为多元的政策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体制结构。这就是明代茶法分类体制的确立和茶法内部结构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1954年侯外庐先生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历史研究》1 954,1 ) ,引发了史学界关于土地所有制的热烈讨论 ,以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成为了我国历史研究领域里众所周知的“五朵金花”之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一大批学者 ,包括众多著名学者都参与了讨论 ,刊布的论著难以计数。如此规模的研究一定巨细靡遗了 ,其实远非如此。与这一领域总体上的繁荣相比 ,五代十国土地制度的研究却一直相对冷寂 ,甚至显得荒芜。不论是集中反映早期讨论成果的两部论文集《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讨论集》、《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地封建经济结构具有三个重要特征,这就是农业生产者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结合,和封建政权与工商业的结合。封建社会后期,在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是迅速还是缓慢,在颇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本身的“坚固性和内部结构”。剖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部结构及其坚固性,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延续的重要课题。清代前期是中国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赋税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超经济掠夺的手段。沉重的赋税,不仅使人民困苦不堪,而且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赋税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以这种方式占有社会产品份额的大小以及它在各经济部门间所占比例的不同,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封建社会的赋税同样具有调节经济的作用,封建统治者同样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赋税这个杠杆,为巩固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赋税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秦汉至唐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主要由封建国家赋税收入所形成的有效需求所拉动。本文从封建赋税提升商品市场丰度、扩展商品市场广度、增加商品市场容量、发挥商品市场功能以及推动商品生产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所谓"以未得利,以本守之","农之为本,商之为未","重本抑未"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而且贯穿与整个封建社会,导致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但是,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使宋朝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的繁荣时期,经济地位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盐业史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难点之一。食盐作为百姓一日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以及封建统治者垄断的重点商品,其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牵涉面之广,几乎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其研究的难度可想而知。刘森同志的力作《明代盐业经济研究》是他不畏艰难,长期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一本翔实而有所创新的盐业史著作。《明代盐业经济研究》的优点首先在于,它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盐业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境界。盐政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制度、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盐税或盐专卖收入与赋役同为封建国家存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论清代常平仓与相关类仓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平仓是封建社会地方官府储粮仓库的一种。它以平抑谷价、赈救灾荒为主要目的,在封建社会救荒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统治经验的不丰富,清代的仓储制度尤其趋于完备,常平仓的运作和功能也就比此前历代显得更加突出。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论述①。与常平仓筹办方式不同,而目的、功能相近的粮仓,还有广散于民间的社仓、义仓(盐义仓)等。由于它们的制度、运作及社会效果关系到封建社会“公众领域事业的扩张”②,已引起学界关注,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论者多是以某个仓为主要对象,进行单独探讨,对于这几类仓储彼此间有何异同,在日常便民…  相似文献   

18.
杨婕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194-195
封建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行政权力的膨胀,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削弱皇权,进而影响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基本理念,就是要监督和制约膨胀的行政权力,剔除不利于封建皇权统治的因素,避免国家政令实施中遇到障碍,改善官僚体系运转模式,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期矿业政策的演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國封建社會在矿業政策問题上历來存在着激烈的演變 矿业,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生产事业。它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愈到封建社会后期,愈加显现其重要性。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例如铸造货币以作为流通手段,提供原料以制作各种工具、农具、兵器、火药以至生活用具器皿,往往都是离不开矿产的。《国语·齐语》载管仲的话说,美金(青铜)用来铸武器,恶金(铁)用来制农具,可见,对矿产品的利用是源远流长,久已被公认的。与此相适应的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口从农业逐渐转入或部分转入采矿业,有愈来愈多的人口经营或受雇于与矿业直接间接有关的官私手工业作坊和商业运输行业,从事对矿产品的冶炼、制铸、加工、运输、贩卖等等活动。矿业在社会生活和封建国家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因之,关于如何处理有关矿业的问题,如何使之最有利于各该时期统治阶级最大的利益,就必然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更多的反映。历代封建王朝,都需要经常研讨、制定,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矿业政策,这就是在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有关“矿政”的议论文章、诏谕题奏,以至在各种法典则例大量充斥的原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当中,中国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的封建政权无论如何更迭,都是围绕着对这一重要生产资料的占有进行矛盾运动的直接结果。因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对于揭开封建集权制度下经济思想的神秘面纱具有鲜明意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中,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大土地所有制、大土地占有制)以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长期并存,相互消长。对于在封建制度这一典型的私有经济体制下,土地国有制可以长期存在,久而不衰的原因文章将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论证来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