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发回重审或改判的刑事案件,大部分是因审判人员审查采纳证据存在问题造成的。本文就深圳中院2011年的13件证据审查采纳存在问题的案件进行分析并予以扩张,就存在的审查采纳证据问题提出相关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子龙 《当代金融研究》2019,2018(1):155-167
当事人申诉为启动再审审判的一种方式,再审请求审的审查是开启再审审判的关键。再审请求审与再审审判是再审程序两个不同的阶段。再审请求审的核心内容为司法机关通过审查案件中的证据发现是否存在再审理由。再审请求审在本质上不属于一种正式的审判程序,审查的内容不涉及案件的实体问题,故在证据审查模式上有其独特性。再审请求审阶段的证据审查,一方面要明确新证据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对新证据和旧证据予以合理评价。除此之外,再审请求审的证据审查模式不仅要符合再审的基本理念,还要权衡法的安定性与实体公正性之间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3.
万旭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2):150-166
对于刑事证据采纳中的裁量问题,欧洲人权法院长期坚持一种弹性的整体审查立场,在综合考虑多种裁量因素的基础上,对使用以侵犯“公约权利”方式所获证据是否会损害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做出个案判断。弹性的整体审查既有值得肯定的优点,也有不能忽视的缺陷,在欧洲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持续性的争议。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可以从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闫艳  顾俊怡 《金卡工程》2010,14(6):97-97
必须严格审查刑事电子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主体是否适格,严格审查电子证据的来源。对刑事电子证据的法庭举证,应当立足我国现有的诉讼规则,充分重视刑事电子证据的特性,在现有的或可预期达到的设备条件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燕琳  姚强 《金卡工程》2009,13(12):81-81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毫无疑问,而能否反过来说一切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就是证据,尚值得探讨。考察证据与证明根据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证明根据可能是承载了案件事实信息的证据,也可能是承载了证据事实信息的证据衍生物。借助事实信息理论,探讨证据、证明衍生物的本质,分析证据、证据衍生物的紧密关系,尝试解决目前我国证据法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6.
涂凯 《金卡工程》2009,13(5):110-1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发送违法短信息实施诈骗、传播违法信息,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治理工作。手机短信息作为一种新的证据,不同于传统的证据种类,本文从手机短信息证据的法律属性,手机短信息的收集、审查和判断,并根据其特征提出手机短信息证据立法完善及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正法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4):121-134
实践证明,社会调查报告对于建构科学化、专业化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具有重要意义,从地方试点到基本法确立,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效力不仅体现于其具有完整的证据属性,而且已具备良性的实践场域。而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实证分析可知,社会调查报告在司法实践运行中存在调查主体不明,调查内容不一且质量不高,审查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要全面发挥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效力,调查主体需分工负责、权责明晰,调查内容需全面、科学和专业,审查程序需类型确定、程序规范,并将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范围由特别程序拓展至普通程序,使其成为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陈美西 《金卡工程》2009,13(12):38-39
在我国,由于法律传统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倾向,因此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证据法是极其薄弱的。我国传统证据法学长期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础理论,导致了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当中造成许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操作上的自我矛盾,证据法学长期以来的这种困境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强烈关注。本文从事实信息理论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证据法自身存在的问题试图重构证据法学。  相似文献   

9.
怀翠 《金卡工程》2009,13(12):50-51
熊志海教授编著的《刑事证据研究——事实信息理论及其对刑事证据的解读》,首次提出了事实信息理论及其对刑事证据基本概念新的解读。该书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事实信息"展开论述的,尝试以事实信息的理论来解读证据。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对事实信息理论进行论证,重点阐述事实与信息的关系,其为何能从各种信息解读到不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邹迅  彭霖  周二长 《武汉金融》2001,(12):36-37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事故当事人和保险当事人在利益调整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保险理赔中是必不可少的证据材料。由于它在民事讼诉案中不属司法审查范围 ,保险人习惯了采取“拿来主义” ,必定给保险企业带来巨大的证据风险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1.
范红英  蒋曦 《时代金融》2011,(32):40-41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等五院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证据规定),无庸讳言,潜隐于两个规定背后的,是两院三部对于近年来曝光于公众视线后反映出的刑事案件质量问题的担忧和焦虑,这也昭示着两院三部以适应中国国情、回应社会需求以及响应执政党政治倡导为主旨的司法取向。本文旨在对公诉部门执行两个证据规定中遇到的制约及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期翼能对检察实务及诉讼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石尧 《金卡工程》2009,13(12):47-48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如盗窃网络虚拟财产、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非法拦截计算机数据等;很多传统的犯罪也会通过高科技手段实施,如利用网络盗取银行账户信息进行盗窃,利用网络群发信息进行诈骗等,使传统法律各个领域都受到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证据问题日益增多,成为立法、司法实践中的难题。而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法律定位成为研究证据新的领域各种现象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研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对电子证据进行了错误或不明确的定位势必将阻碍我国整个证据法领域以及对计算机及互联网相关犯罪领域(包括理论与实务)的健全发展。因此,对电子证据进行合理的法律定位势在必行,其包括电子证据的证据的概念定位、电子证据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定位以及电子证据的证据形式定位。  相似文献   

13.
罗浩恺 《金卡工程》2009,13(1):17-18
伴随电子计算机的产生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与电子数据信息载体相关的诉讼问题的逐步产生并且向传统证据法理论提出挑战。主要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电子信息有其区别于传统证据理念的特殊性,电子信息的证据存在形式亦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论。但目前关于电子数据信息存在形式的证据地位的研究还大多停留传统证据工具论层面,难免囿于传统的法律思维方式条框之内,而作为现代高科技伴生物的电子信息载体,以信息载体论为基点对电子数据信息载体的证据地位加以分析研究,似乎更便于理清对于电子证据地位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审判实践中。法院在许多案件认定事实时一般直接以鉴定意见为依据,而疏于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一旦鉴定意见出现偏差,则可能导致不合理甚至是不公正的审判。在本文中,二审法官首先肯定了所涉案件鉴定意见的汪据属性,并从鉴定意见证据的形成过程及内容的合理性两方面对其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计算机、电子文件悄然进入到家家户户,把人们带入到了信息化时代,电子证据的出现对各国现有的证据制度带来了很大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国现有的证据制度。而且,在司法实践领域,好多犯罪嫌疑人利用高科技犯罪,相关数字信息也就被作为证据进入诉讼程序。这些数字信息的认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难题,因而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热议的话题。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的电子证据展开一些研究,从其效力及证明力着手分析,以期对推动我国电子证据立法和完善证据制度产生一些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工作依托庭前会议展开,运用证据展示与梳理、争点整理等方式以便预先对庭审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证据展示了解全案证据,通过梳理证据析出控辩争议焦点,从而确定法庭调查的重点,保证庭审集中、连贯进行,提高效率并保证质量,对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证据展示系证据调查准备工作的基础,控辩双方需全面、及时展示证据;证据梳理是证据调查准备的核心工作,法官重在听取意见并梳理证据,进而区分争议证据与无争议证据;争点整理则是庭前证据调查准备之落脚点,法官通过归纳案件的证据争点与事实争点,方能确定庭审中需重点审查判断的争议事项,确保庭审调查牢牢围绕案件争点、焦点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7.
门盈 《金卡工程》2009,13(12):30-31
电子证据在现代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电子证据的多媒体性、易修改性等特点,使其可以多种形式在法庭上出示,这就为审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对电子证据的出示必须遵循法定诉讼程序。基于此,分析电子证据的独有特征,比较其与一般证据的差别成为我们更好的研究并完善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从而达到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保证网络时代诉讼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章剑生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2):184-192
郴州饭垄堆矿业有限公司与国土资源部等国土资源行政复议决定再审案争点之一是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在司法审查中,对于涉及专业性判断理由的审查,法院应当保持对行政必要的尊重。将“程序过程审查”作为一种司法审查的方式导入本案,使得法院审查更具有针对性,审查方法也呈多元化。对于行政行为不说明理由的,可以认定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相似文献   

19.
龚三根 《金卡工程》2010,14(10):96-96
视听资料和数字证据的相继出现,给传统书证理论带来了挑战,如何科学界定书证的含义成为证据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对书证、视听资料以及数字证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对书证内涵作狭义理解和对数字证据单独立法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冬艳 《金卡工程》2009,13(2):13-14
当今学术界,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把通过科技手段提取的证据进行归类,从而将其定义为一种新型证据---科技"证据"。不可否认,科技"证据"的诞生,完全顺应了这个时代的潮流。然而,科技"证据"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证据吗?它与传统的证据有何矛盾?它在实际运用中会产生怎样的问题?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对科技"证据"进行解析以寻求科技"证据"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