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09年开展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以来,馆陶县财政局为了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将国家支农政策用好用活,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开展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对培训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每年直接产生的粮食效益以及农民收入的变化,都会对主产区内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效果及相关政策优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此希望通过提升财政支农效果,实现粮农在民生状况上的有效改善,并发挥出当前政策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陕西省宁陕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统一要求,进一步拓宽农村公共服务范围和领域,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积极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社会公共事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切实的利益,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益显著提升,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在落实党的惠农政策过程中,尚存在农资涨价弱化惠农直补实效、补贴资金规模小标准低等问题。本文以山西省吉县为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文化可以形成文化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也是投资的结果。虽然现代经济文化的投资收益高于贫困文化投资,但是,由于经济文化投资的互补性,贫困文化投资却成了农民的理性选择,从而在农村形成了贫困文化陷阱。我国现行的财政惠农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贫困文化,甚至还使农民更深地陷入到了贫困文化陷阱。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转变,才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内容不断丰富,为商业银行开展相关业务带来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机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在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模式创新。论文对这些模式的特点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就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与财政支农政策对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调配合是当前国家支农和减贫的重要政策创新之一。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自2009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区进行了多轮试点,是一项利用财政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数据,本研究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否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气候条件、要素投入、地方支农财政支出、地方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等变量后,涉农贷款奖励政策显著激励了各地区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即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农确实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检验证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且由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不同等原因导致涉农贷款奖励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奖励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优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本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财政引导金融支农的政策,为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更多支撑。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鉴于农业的弱质性,财政支持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但增长率波动缺乏稳定性,农业产出的增速也呈现波动趋势,财政支农政策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发现财政支农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河南省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应健全财政支农法规、财政支农有法可依,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大力扶持地方农业特色产业、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各级部门监管责任、提高财政监管力度,提高支农资金利用效率、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确保河南省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落实财政支农政策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辽宁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夯基础、强县域、促增收、惠民生为主线,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深入总结全省强农惠农工作,更好地促进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省财政厅农业处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0.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是国家助学贷款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国家于1999年推出了财政贴息、不需要经济担保、由商业银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开办五年多的时间里,这一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策目标并没有很好实现,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助学贷款性质的准确定位,造成了教育的公共性与贷款的商业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政策要求分析设立衡量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的指标,并根据实践经验和数据的可得性列举了可能影响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证检验筛选对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优化支农再贷款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鸡西市是黑龙江省的重点产粮地区之一。近年来,鸡西市财政积极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业发展建设,大农业、特色农业的格局逐步形成。畜牧业、水产业为重点的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变了农村经济中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格局。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稳步增长,已连续六年获得丰收。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作为集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于一体的政策措施,在建设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各项政策措施所没有的综合效能。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政策必须正确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其政策目标必须因时制宜,财政投入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立法和涉农税制,逐步建立农业风险防范制度,依法保护农民的利益;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改革30年以来,我国“三农”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部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致使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新形势下,大力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已成为促进“三农”经济步人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利用“三农”监测网络对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农机示范区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频频出台,其直接效果是持续增加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这正是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都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配合,但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应围绕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的创新,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宁德市1999~2003上半年支农再贷款实际操作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印证供给决定理论关于适当改进微观主体资源配置机制可增强供给效率和供给弹性理论的适用性,指出当前支农再贷款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支农再贷款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新农村建设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三大层面五个方面。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核心,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所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场庞大而繁重的历史工程。  相似文献   

18.
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对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如何加强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提升和增强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发挥支农再贷款在引导和扩大"三农"信贷投放中杠杆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层央行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的冬去春来,诞生的“一号文件”都毫无悬念的直指“三农”问题。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金融主管部门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诸多支农、惠农政策和意见指引。笔者于2009年2月份对江苏省滨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落实相关政策的效果、存在的障碍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作用,人民银行总行在黑龙江省开展了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的试点。本文对齐齐哈尔市试点政策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就进一步加大支农再贷款对市区农业的有效信贷投入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