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今安徽省颍上县,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思想家管仲(?-公元前645年),公元前685年齐醒公时为相,在位41年,推行重视经济的发展,他强调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是知共辱”,对后世纪济伦理观产生了深元影响,他所主张的富国裕民,取之有度的收入政策,用之有止的支出思想,运用货币政策,价格政策管理财思想,都为中国古代有远见的理想家所遵循,其思想俱见于《管子》一书中,下面我们就管仲的国家理财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管子名仲,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他的赞誉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非)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见《论语·宪问》)。《管子》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部论述封建国家经济问题最为全面和最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管子》是后人依据管仲的言行整理的一本书,是先秦时期一部极有价值的哲学、政治、经济鸿篇巨制,现存七十六篇,其中约有二十多篇是以研究财政经济为主的论文。《管子》一书中所反映的财政收支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财政收入理论(一)取之有度的薄税政策。《管子》不是无税论者,而是主张轻税,反对重税。它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提醒不顾…  相似文献   

5.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淄博市社联、齐鲁石化公司、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淄博市临淄区政府联合发起的“《管子》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0月14-18日在齐故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召开,这是继1986年10月“全国《管子》学术讨论会”的又一次盛会,真正标志着研究《管子》及齐文化的春天的到来。大会收到论文91篇,专著7部,它们从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教育、法律、自然科学和文物考古等方面对《管子》与齐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探讨。《管子》的断代问题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管子》非一人一时所作,其中虽有管仲本人的作品,但更多的则是后学所为,其成书年代当在战国乃至更后的秦汉时期。当然这不妨碍用《管子》来研究管仲及齐文化,因为它本身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关于齐  相似文献   

6.
管仲提出"四民分工"的农乡是齐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乡的里吏是齐国管理队伍中的基层管理群体,农乡里吏的职能划分为行政职能和军事职能。里吏的行政职能主要有户籍初步管理、发展经济、人才举荐和告恶、治安管理等。里吏"受宪"于太史,协助上级解决民生问题,负责基层聚会、祭祀等公共活动。农乡里吏的军事职能,主要负责组织军事训练和军事纪律教育。管仲推行的基层管理制度在春秋早期顺应了齐国社会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7.
<正>2600年前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即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名言,到2000年前的汉朝郦食其更把粮食的重要性提高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地位。粮食对于任何国家及其人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想分四个问题来论述:一、《管子》是怎样的一部书?二、《管子》研究的历史意义。三、《管子》研究的现实意义。四、怎样开展管子学的研究。一、管子书主要是一部经济学著作现存管子书七十六篇,(另十篇有目无书)主要内容是讲经济问题的大约占三分之一多一些。其他有论道(哲学)的、论法的、讲历史的(如《三匡》等),还有几篇杂著。在这些非经济的篇章中,不少也涉及一些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土地管理——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管理——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财产制度。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管仲就说过:“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正政也”(《管子·相马篇》)。...  相似文献   

10.
《管子》论粮食宏观调控问题王京龙《管子》一书是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治国方略的一部论文集。据史学家考证,书中大部分篇章写于战国中后期,也有的篇章写作时间可能更早或更晚一些。书中对粮食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深刻的见解或具体措施,值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种芋法的技术演进及其对现代农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古代主要古农书为研究材料 ,详细论证了种芋法的渊源、历代传承关系、技术演进的脉络 ,并以图示表明主要古农书中种芋法的传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 )战国时期《管子·轻重甲篇》(公元前四世纪 )、西汉时期《史记·货殖列传》(公元前一世纪 )等是最早有芋记载的古籍 ;(2 )初载于西汉末年的《胜之书·种芋篇》流传应用至今 ,至少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 ;(3 )公元六世纪的《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为种芋法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4 )明代的《芋经》是中国古代种芋法的经典著作 ;(5 )历代农者在种芋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芋种植技术。 (6)种芋法文字记载完整 ,操作要点具体 ,增产效果明显 ,广为历代农者所重视。中国古代种芋法对于当今“崇尚天然 ,回归自然”的有机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管子》是我国古代财政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市场问题在古代财政思想中很少出现,但《管子》是个例外。《管子》认为:“市者,货之准也”,意思是市场是决定万物贵贱的场所。《管子》指出市场运行的理想状态是在“民力不可得而尽”,即充分就业前提下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又说:“岁适美,则粜市无予,而狗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釜十襁,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表明其已意识到在某些领域市场具有局限性,必须进行国家干预,这与现代的“宏观调控”的财政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管子》关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创新与辉煌     
2001年 6月,极其普通,极其平常。但对于《农金纵横》来说,却是一个标志,一个纪念——创刊十五周年。十五个冬夏,春秋十五载。不知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不知熬白了多少人的鬓发,更不知做了多少人的嫁衣。看着眼前高高的一摞《农金纵横》,仿佛是一棵大树的年轮,每一期每一篇都是这棵大树的一枝一叶。成长了,更成熟了。回首《农金纵横》在十五年跋涉中留下的厚重而清晰的足迹,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培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同时兼任《农金纵横》编委会主任的王长太同志与编辑们一同畅谈了《农金纵横》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编: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培育树木、绿化美化的优良传统,并作为一种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据史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就开始人工培育栽种树木,特设职官野庐氏掌管,由国家经营行道树,“单襄公述周制以告王日。列树以表道(《周礼》)”。春秋时期,周的诸侯国齐国,用管仲作宰相,制定了奖励造林的法令、规定:“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指黄铜)一斤,置食八石。”还开始种植纪念树,“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春秋纬》)。在祭祀祖先的坟地上种纪念树,也始于周代,而且按照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把坟和树分了等级。  相似文献   

15.
农史文摘     
我国最古老的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作者:朱成章《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1 全文5000字“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君也”。(《淮南子·人间训》)作者据此记载和其他史料,认为期思——雩娄灌区就是今河南固始县的“百里不求天灌区。”理由是,春秋中期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时,今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两岸,包括今河南省固始县境都属于楚国牢固控制的疆域。今河南固始县城东北有期思,县城南有雩娄。灌区位于固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代关于植物地理学方面的论述几乎都蕴含于地理学古籍之中,与此相关的古籍主要有《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等,以及一些相关的都、赋等体裁的作品之中。成书于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的《禹贡》,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学著作,其中有植物地理方面的内容。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土地分类的方法体系,并探索了山地植物的垂直带谱。班固(32—92)所著的《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地理”为书名的著作。《山海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献中有关养蜂事项的最初记载,蜂字始于《诗经·周颂·小毖》(公元前1200年):“莫予荓蜂。”蜜字始于《礼记·内则》(公元前3世纪):“枣栗饴蜜以甘之。”养蜂的初步记载及用鸡作蜜蜂的补充饲料始于《山海经·中次六经》(公元前3世纪人伪托):“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也是“蜂蜜”字的最早记载。苏联蜜蜂传入我国是在《中俄密约》(1896)以后。意蜂引进我国是1912年,合肥人龚怀西由美国带回意蜂五群。中蜂新法饲养始于1906—1911年之间。近年来,对殷墟甲骨文中有无蜂、蜜二字引起争论,迄今出土的甲骨文,可识字不足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的字未能识别,故不应急于结论没有蜂、蜜二字,应该进一步进行研究考证。中国养蜂史可分为4期:1.远古—采集利用山野的蜜、蜡时期;2.古代—收引蜜蜂家养时期;3.近代—外国蜂种、养蜂法传入及中蜂新法饲养时期;4.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养蜂生产、科研及教育飞速发展时期。外国人来我国采集蜜蜂标本,始于1847年法国人蒙蒂尼(L.Montigney)及其女儿在上海、广州、舟山采集,带走蜜蜂,鸟和经济植物。本文是根据作者所著《中国昆虫学文献索引—蜜蜂》写成。试图探讨我国文献中养蜂事项的最初记载、关于养蜂史的几个争论问题及外国人来我国采集蜜蜂标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管子》论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子》看来,农业生产发展是富国富民的主要途径。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管子》提出了许多具体主张,主要有:1.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扩大土地要素的投入;2.通过增加劳动力数量、提高其质量和充分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来扩大人力要素的投入;3.改良生产工具;4.从所有制和分配关系入手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本文认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这是《管子》经济思想中值得我们称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贵天     
<正>有一天齐桓公问管仲:"王者何贵?"管仲回答:"贵天"。齐桓公仰而视天。管仲说:"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2006,(7):56-56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