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与国有投资的扩张和收缩紧密相关.由于中国市场化的不完善,体制上一些集中化和行政性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政策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体制上的收缩效应.本文从经济周期波动与国有投资的关系入手,叙述了中国经济中体制性收缩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体制性收缩效应对扩张政策的抑制作用,提出了从发展和改革的角度即从政策选择的体制一致性和发展一致性方面理解和安排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与国有投资的扩张和收缩紧密相关。由于中国市场化的不完善,体制上一些集中化和行政性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政策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体制上的收缩效应。本文从经济周期波动与国有投资的关系入手,叙述了中国经济中体制性收缩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体制性收缩效应对扩张政策的抑制作用,提出了从发展和改革的角度即从政策选择的体制一致性和发展一致性方面理解和安排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3.
存货投资波动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密切。存货投资在GDP中所占份额非常小,但其波动对GDP波动的贡献非常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关于存货投资波动的典型事实,即存货投资的顺周期性、与销售正相关性、以及在垂直生产链的下游到上游波动逐渐增大等。宏观经济学家根据这些典型事实构建理论模型,最为著名的是生产平滑模型(存货缓冲模型)。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6):60-76
使用中国数据估计DSGE模型时,由于缺乏季度的支出法消费、投资数据,一般使用月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加总作为替代。本文利用这一数据对DSGE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发现参数估计结果会出现系统性偏差;而使用年度的支出法消费、投资数据进行估计,模型的样本外预测绩效总体更优。基于这一结果,将年度频率的支出法投资、消费数据与季度频率的GDP、货币、通胀数据相结合,同时又结合投资品价格的年度(1992—1997年)、半年度(1998—2002年)和季度(2003—2016年)数据,对模型重新估计并进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产出波动的最主要解释因素是与投资相关的冲击,其次为货币政策冲击、持久性技术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波动存在三个不同于美国的重要经验特征.为此,文章将企业投资效率和居民消费的惯性平滑机制引入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模拟结果与这三个经验特征能够较好的匹配,从而支持了引入以上两种机制的合理性.波动性分解表明,投资效率冲击对各个经济变量(特别是劳动就业)的波动具有不可忽视的解释力.波动性分解和反事实模拟结果显示,供给面的技术冲击是产出动态演进的主要驱动源,投资效率冲击则是劳动就业动态演进的主要驱动力;另外,1992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分界点,1992年以后,企业投资效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劳动就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开始向纵深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董进 《经济研究》2006,41(7):41-48
目前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争论很多,而且分析一般都基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之前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这必然会对分析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成因,首先要明确历次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期。本文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成熟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线形趋势法、H-P滤波法、Band-Pass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对我国1952—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了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之后的统计数据,分别估计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通过对这四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经过相互验证,笔者估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进一步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成因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我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TVP SV VAR模型研究2003—201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互动关系。(2)金融传导渠道可能扭曲货币政策效力,通过金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3)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滞后于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时变特征与金融传导渠道无太大关联,但随时间推移,金融繁荣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最终使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发生反转。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对货币政策效力的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刺激产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内生波动是由经济系统的内在结构所产生的基本波动,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特性.本文构建了一个以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和投资为内生变量的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首先使用完全信息最大似然法(FIML)对模型进行估计,然后建立模型内生变量的高阶非齐次差分方程,求解相应的特征方程,根据复根对数的多少来确定内生变量波动的周期个数和周期长度,最后把模型测定的周期与各经济变量的实际周期进行"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9.
内生波动是由经济系统的内在结构所产生的基本波动,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特性。本文构建了一个以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和投资为内生变量的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首先使用完全信息最大似然法(FIML)对模型进行估计,然后建立模型内生变量的高阶非齐次差分方程,求解相应的特征方程,根据复根对数的多少来确定内生变量波动的周期个数和周期长度,最后把模型测定的周期与各经济变量的实际周期进行“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对此,笔者提出了新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农业增长是以波浪式的运动实现的。在其增长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上下跳跃的反复现象,形成农业的波动周期。本文试图从研究中国农业波动周期的规律和形成原因出发,来预测“八五”期间农业波动周期的基本走向,并对今后如何保持农业稳定增长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金融摩擦及金融开放程度差异纳入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量化分析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程度与产出波动呈现U形非线性关系,金融摩擦是使得产出波动出现拐点的关键;随着金融摩擦程度的减小,越大程度的金融开放越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外国冲击与金融摩擦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产出波动非线性变化的关键;福利分析显示金融开放可增进福利,但更强的外国冲击则可能逆转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储蓄波动制度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以来,我国居民银行储蓄存款(本文简称居民储蓄)呈现出明显的增长与波动态势。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1998年人均实际储蓄是1978年的527倍,年均增长208%。同时,储蓄增长波动幅度较大,环比增长率最高为57%(1958年),最低为-26%(1962年),波动幅度高达83%。  相似文献   

16.
对股市波动率的研究是研究股票市场的重要方面,而且在不同的股市周期中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也不尽相同。对波动率的研究能够明确股市特征,把握股市动态发展趋势。利用波动特征的经典模型对沪深300指数进行波动率分析,进而探讨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波动杠杆效应的差异,并且从多头期和空头期分别进行分析,比较杠杆效应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存货顺周期调整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存货周期理论解释2008年9月份以来的宏观经济急剧下滑,认为当前工业生产增速急剧下降伴随了剧烈的存货调整因素。理论和经验研究证明,企业存货水平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因此在经济景气转换阶段,企业存货水平的波动会明显加大,成为加剧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在2008年9月以来的本轮存货调整中,除需求变化引发的存货调整冲击外,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也从供给面增大了本轮存货调整的冲击,对上游重工业生产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分别研究了在支出法和生产法GDP核算下,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熨平"效应。结果发现:(1)无论是以支出法还是生产法来衡量GDP,经济结构调整都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有限的"熨平效应"。(2)结构调整之所以对宏观经济的"熨平"作用有限,是因为中国自1986年以来的结构调整方向有一定偏差。(3)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作用较强。(4)要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需要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波动性小的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占GDP的比重,同时减少波动性大的第二产业中各行业占GDP的比重,控制第二产业内部高波动性行业的发展速度或努力使其波动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 in the last 50 years in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a steady and long-term 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and that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termediary system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mediary's efficiency can repress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 , but the increas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can intensify the fluctuation. On that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termediary are proposed in this essay.  相似文献   

20.
也谈紧缩财政政策的反周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设 《时代经贸》2007,(5Z):3-3,5
西方国家反周期的财政理论与实践表明,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实证检验表明,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其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比较明显,起到了反经济扩张的作用。为成功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的宏观调控目标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