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98年年9月正式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旨在为有效银行监管提供一个框架,并加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监管标准。该原则指出,要想建立有效的银行监管必须具备5项先决条件。对照“先决条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银行监管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已渐渐远去。在各国经济喘定之际,对这场危机、金融体系缺陷的反思也在全面展开。随着中国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贷款的逐渐到期、利率的增长、影子银行相关消息的不断出现,中国和次贷这两个词语也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因此关于影子银行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界关注的课题。虽然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商业银行的创新、给社会融资注入新的力量,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些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4.
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适应这种潮流也是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现实需要。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增强商业银行会计报告的质量、透明度和国际可比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和银行监管的难度。作为与国际会计准则有较大差距的我国,对这种国际化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客观的态度,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针对目前的现状,应完善有关立法,规范网络银行的经营行为;中央银行应加强其监管力度,并引导商业银行搞好网络银行业务创新,以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
英美在银行破产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在借鉴英美经验方面为其它新兴经济体作出了示范.在《商业银行法》等基础性监管法律法规即将修订的大背景下,本文全面梳理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现行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归纳总结了其立法技术特征和运行机理,综合评价了其优劣得失,并在我国《民法典》框架内吸收借鉴相关优秀成果提出了政策... 相似文献
7.
银行有权自主决定自身的组织结构,这是自由市场的基本信条之一.本次金融危机中诸如雷曼等机构由于其组织结构过于复杂,在其失败时,监管机构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据和实际能力对其进行监管和处置.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是否应该对“过于复杂和庞大”的银行进行必要的限制,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对该问题普遍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国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参考国际标准的基础上,选择可行的监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2007年4月在瑞士召开的"问题银行处理"国际研讨会与会者观点进行综述,通过分析造成"问题银行"的宏微观因素及国际上的处理经验,提出了我国处理"问题银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小、风险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深入和我国“金融深化”、“金融脱媒”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国原有的金融结构。为此,有必要错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从对相关的国际金融理论探讨入手,分析了分业经营和合业经营两种经营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以及运行所需的经济条件,并针对我国银行业的现实情况对两种经营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管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控制系统性银行危机.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危机不断,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厉的银行危机.本研究从银行业管制的实践出发,对银行业管制的基本措施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回顾与总结.研究表明监管者构建安全网络以控制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实践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而旨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特许权价值、巴塞尔协议提倡的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等措施也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红坤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2):20-26
我国银行业监管低激励相容度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法定资本金制度在目前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情况下,还不能退出历史舞台,具有低激励相容度;其次,政府注资方案具有低激励相容度;最后,隐性存款担保在中国目前国情下还有其存在的必要,具有低激励相容度。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银行监管低激励相容度应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2006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一年,是银行业依法监管成效显著的一年,也是银行监管立法与规则制定亮点频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银行监管机构推动了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了银行监管规章与规则体系,营造了较好的关涉银行监管的外部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金融监管研究》2019,(11)
随着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扩张,相关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2017年以来,金融业"强监管、严监管"态势将影子银行相关风险防范推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中心。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出发,通过梳理主要研究文献,归纳了中国影子银行运作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其主要风险来源,且进行简要规模测算,同时也梳理了针对影子银行的重要监管政策。研究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主要依托于银行体系,体现为显著的"银行影子"特征,其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原有监管体系的相关空白导致前期影子银行的无序生长,而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和协调力度加大,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开始逐渐收缩。未来应该继续多措并举治理影子银行,推动其逐步转型和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在依法监管方面有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出台了100多项具有指导性、专业性和操作性的监管法规、指引与规范性文件,更为重要的是监管理念、监管程序与行为更加体现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中国银行业依法监管的过程可以解读为中国社会国家治理模式从依据政策治国到依据法律治国的转变过程。为此,本刊特约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博士作系统分析。文章分上下两篇,上篇探讨依法监管理论与实践,下篇则对2006年的监管立法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业依法监管虽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诸多制度性成就,但较之银行监管法治目标的实现,较之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要求,较之国际范围内银行监管的良好做法,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