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考察以市场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农民都经历了由“身份”向“职业”演进的历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是职业农民群体逐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曾把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作了对比分析。他认为,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生计,是与市民身份相对应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它强调的是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  相似文献   

3.
提起农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脏、乱、差;提起农民,人们想到的是素质差、收入低。当下,农民更多时候是贫穷的"身份"和"称呼"。为了获得更多的尊重,让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不少青壮年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外出创业,而一个80后农民却选择了回家创业,成为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身份与职业二重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守宝  王全美 《农村经济》2005,(12):124-125
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源于农民的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是农民工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工身份决定其不能成为完全的劳动力商品,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农民工的职业决定其对农业产业化带来负面影响。破解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矛盾的途径,是政府创造条件分化农民工,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对我国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发达国家通过推行"剥夺"农民或"福利"农民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从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通过教育立法,明晰投入主体,完善职业农民教育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教学模式,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加大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视野下农民工身份认同重塑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主体,如何在社会结构中找到适当而合理的身份定位,既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性问题.针对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建议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还原农民身份的职业内涵,提升农民职业发展能力,重塑农民工身份认同,以增强农民工主体意识,形成城乡有序流动、良性融入的人口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与分类 对职业农民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一直以peasantry(传统农民)而不是farmer(职业农民,也翻译成农场主)称呼中国农民。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身份农民"和兼业农民而言的,是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两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成为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为维持生计、自给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支撑,其建立完善有助于增进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认同,缓解其后顾之忧。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保的比例偏低(约10%),并多以灵活就业方式参保。为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保,一些地方对部分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社保补贴,但各地在补贴对象与标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普遍存在财政压力大、政策落地难、补贴政策不尽公平合理等问题。亟待中央统一补贴标准、分担补贴成本、探索以单位就业身份参保缴费等。  相似文献   

10.
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是中央提出的新时代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大战略命题。江苏十分重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201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以来,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稳步推进,在身份转变、体系认定、能力提升、培育多元、政策供给和制度创设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农民职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职业农民制度架构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持续壮大发展,成为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1.
培育一支有知识、有专业技能、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职业农民队伍,解决未来中国谁来种地、谁来保障14亿人口食品供给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应该系统谋划。一、对职业农民的身份分析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职业农民的内涵应有四个特质:一是全职务农,指职业农民的经济活动是以从事农业再生产为主体,并以此为生计来源;  相似文献   

12.
欧洲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职业农民资格的认定,既是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的认可,也是"农民"从身份到职业转化的开端。纵观欧洲各国,大都非常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并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模式,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农民培训与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满足了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对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工程,随着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已认定职业农民的管理服务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如何在完成当年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做好已认定职业农民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规范的信息管理。从开始培训到认定扶持、帮扶指导,要建立各个环节比较健全的职业农民信息档案,如,身份、毕业院校专业、职称、新型经营主体、资格证书、继续  相似文献   

14.
职业农民(farmer)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与职业农民相对的是传统农民(peasantry)。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以维持生计为目标追求,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长久以来,西方学术界一直以“peasantry”,而不是“farmer”称呼中国农民。原因是“peasantry”作为构成中国社会的主体,过去的自给自足小农生产模式和长期未得到解决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得中国农民大多源自“无奈的世袭”。如今,在长三角地区,农民正由“身份”向“职业”转变,从而涌现出一个日渐扩大的职业农民群体,他们正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破解“农民无法致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身份农民"和兼业农民而言的,是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成为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为维持生计、自给自足,新型职业农民则要充分进入市场,并利用自己技能、管理、营销等使收入最大化;二是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农业特点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不是亦农亦商,亦农亦工,而是把农业作为终身职业。在当代中国,农民职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特殊群体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在城市社会。他们数量庞大,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进城创造了财富,但他们却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没有起码的劳动福利保障,长期以来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大门之外,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他们就是农民工,在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劳动者,是城市中一群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并不是不要农民,改革需要的农民是新农民,改革不是不要进城来打工的人,改革是需要这些打工的人能够自己创业,回家再创业这是更理想的。农民是种职业,而不是身份。第一,要看到中国当前正在发生人力资本革命。现在的农民,逐渐运用服务业作为职业,帮人种地,出租拖拉机、播种机。第二,当前教育对农民已经起了越来越深的作用,高中的普及实际上是为很多农民进高等学校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要  相似文献   

18.
顾名思义,农民工指带着农民身份进入城市工商企业,接受企业用工制度安排,在二三产业谋生的劳动者。因制度变革与城市化进程长期脱节,造成了农民工现实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的互相背离:一方面其职业身份已属标准的产业工人,按产业工人的特性进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其社会身  相似文献   

19.
进城务工农民是指那些在城镇从事非农工种,而身份仍然是农民的进城务工人员。从身份上说,他们来自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乡承包着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从事着农业劳动,并从农业生产中获得一部分收入。从职业上说,他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并以此作为他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大量"懂技术、会经营、能表达、负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当前,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初步出现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作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构了农民之间的新型经济关系,使农民有机会超越传统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实现身份、能力和观念的转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加快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和政策建设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于现代农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