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国各地日益增多的雾霾天气给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雾霾天气的形成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的结果,严峻的环境和生态危机迫使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失衡,环境法规和环境交易市场缺乏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经济原因。因此,治理雾霾天气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确立相关环境产权制度和建立区域政府间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连日来,雾霾天气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从华北到江南,天气预警持续,污染指数居高不下.雾霾天气的持续已经影响到多个经济部门,包括物流、消费、旅游等,甚至影响到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对此,专家指出,雾霾天气更凸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而随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雾霾天气不会是长期现象.  相似文献   

3.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了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了30个省(区、市),雾霾天气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雾霾的形成,气象条件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在加剧。雾霾的罪魁祸首——PM2.5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污染源排放研究、加强环境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雾霾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雾霾灾害的气象成因进行讨论,说明PM2.5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雾霾天气的主要危害。并提出应控制雾霾的源头,合理规划城市;控制生活污染,发展公共交通,注意自我保护;加强环境的科普教育等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更好防御雾霾灾害。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14,(3):62-64
正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还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2013年10月底一场自哈尔滨至三亚的全国性雾霾天的再度侵袭让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成为热议的话题。探索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路径,有助于在空气重污染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更加严格的应急措施,尽量减缓污染程度,细化防护方案,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大医精诚有仁心京城妙手纾医难 自去年入冬以来,一场接一场飘然而至的落雪,每每给京城的人们带来涌动心间的慰藉.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瑞雪兆丰年.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将是吉祥如意的一年. 2013年1月9日开始,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之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空气污染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 此后的2个月,京津冀地区时时笼罩在浓重的雾霾天气里.非但如此,从华北到黄淮、江南等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将近1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雾霾肆虐,8亿以上的人口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雾霾是有雾天和污染天相叠加的重污染天气.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陷入十面"霾"伏,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为近年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8.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上海地区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在政府着力“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上海市1992-2015年人均GDP和三类雾霾污染指标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VAR计量模型研究了上海市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上海市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且雾霾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与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相比要大;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上海市经济增长过程中雾霾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为制约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雾霾污染物.针对分析结果,文章还进一步对上海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开展技术创新等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贺三维  张臻  甘杨旸 《经济地理》2022,42(4):178-189
隐性经济作为制度监管的漏洞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然而目前仍缺乏应对隐性经济及雾霾污染的长期有效的治理措施。文章采用MIMIC模型测算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8年的隐性经济规模,结果表明各省份隐性经济规模年均值介于11.74%~17.35%之间,并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基于对雾霾污染空间相关性特征的检验,文章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异质性(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隐性经济及其交互作用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隐性经济的存在会弱化本地及邻近地区正式环境规制的治理效力,甚至使其无效化。非正式环境规制的规范性压力抑制了本地的污染性隐性经济活动,是治理隐性经济及雾霾污染的有效工具,但其并未对邻近区域的隐性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与隐性经济的交互作用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据此,文章从规制工具及隐性经济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元旦过后,连续的雾霾天气继续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时间之长创造了历史之最。在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有近半数为严重污染。气象台时不时就发布的各种颜色的雾霾预警,触碰着人们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雾霾”一词也成为了社会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强  张航  齐莹  刘勇 《经济地理》2020,40(5):40-48
基于1998—2016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雾霾污染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在考虑雾霾污染时空滞后效应条件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高值集聚特征,高排放俱乐部稳定地分布于黄河下游城市;黄河全流域PM2.5浓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低效率的能源使用、低水平的人口集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导致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雾霾污染背后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低效率的能源利用以及偏向于生产技术提升的研发投入导致了黄河上游流域雾霾的加重,而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则主导了黄河中游流域雾霾污染的加剧,在黄河下游城市仅有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此,文章认为建立区域协同联防治霾机制、实施差异化分区治理策略、实现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雾霾治理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2021,41(4)
正雾霾污染防治不仅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有力支撑,也是推动国家治理方式实现经济新常态下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契机。徐盈之教授撰写的《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雾霾防治模式与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一书,以雾霾防治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政府、制度以及经济层面全面探讨影响我国雾霾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理,借助雾霾污染物产生端的源头控制治理与雾霾污染物扩散端的联防联控治理思路,以我国雾霾污染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刊》2013,(Z1):14
雾和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说,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霾则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连日来,雾霾天气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从华北到江南,天气预警持续,污染指数居高不下。雾霾天气的持续已经影响到多个经济部门,包括物流、消费、旅游等,甚至影响到对投资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彭红利 《经济论坛》2014,(4):152-155,173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频频侵袭中国,"雾霾"渐渐成为社会舆论热词。以雾霾、PM2.5为切入点的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企业作为环境资源最大的消费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治理环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基于雾霾天气治理的视角,分析了雾霾天气治理中企业行为的转变及其雾霾天气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总结出我国面临环境问题时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雾霾天气频繁袭击中国部分地区,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雾霾治理迫在眉睫。文章认为治理雾霾必须走区域联防的道路,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区域联防治霾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在区域联防治霾中政府责任分摊应考虑的影响因素,认为历史责任、省市之间的交互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污染产业的转移、经济补偿以及平等原则都将影响治霾过程中政府责任的分摊,为区域联防治霾的具体实施以及合理地将治霾责任分摊到各地方政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在城镇建设用地上的错配行为可能会影响地区雾霾污染。基于2011—2018年中国216个城市的数据,通过构建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空间关联下地区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本地政府的土地资源错配行为带来的引资质量低下、交通出行增加等会直接加剧当地雾霾污染,而邻地政府的土地资源错配行为带来的雾霾污染,则会通过空间外溢显著加剧本地雾霾污染。本地政府的土地资源错配行为还会通过抑制技术创新而间接加剧本地雾霾污染,但邻地政府的土地资源错配行为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对本地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并不显著。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还存在明显的技术创新门槛效应,当地区技术创新超过一定水平时,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会得到有效缓和。研究结果为地方政府解决“以地谋发展”和雾霾治理两难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来,各地频现雾霆天气,大气污染程度较严重,雾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对雾霆的概念、成因和雾霾防治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立法、执法以及其他的角度提出防治雾霆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各项措施共同治理、形成合力,治理好雾霾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污染企业正逐渐成为慈善捐赠的主力军。以2009-2016年A股污染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制度理论研究了环境保护政策对污染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有效性,探讨了由雾霾引发的环境质量变化对污染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污染程度越大,污染企业开展慈善捐赠活动的可能性越低,并且捐赠投入会更少;污染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不受政府环境规制压力的影响,重污染与非重污染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方面的表现没有明显差别;此外,污染企业无论是否受到环境规制均不会影响雾霾对其慈善捐赠行为的规避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污染企业在雾霾污染持续加剧的情景下,反而会表现出逐渐弱化其社会责任行为的"异常"现象,相较于慈善捐赠带来的声誉效应(即"雪中送炭"),污染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更多存在为减少公众关注(即"雪上加霜")的隐匿动机。同时,由于政府环保政策产生的管控压力不足,重污染企业未能被促使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负外部性产品之一,雾霾污染无疑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提高城市创新质量并减少雾霾污染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城市蔓延和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 表明:雾霾污染存在时间黏滞效应和空间流动性;城市蔓延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而城市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城市蔓延与创新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表明城市蔓延弱化了创新质量的减霾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城市蔓延促进了邻近地区雾霾污染,本地创新质量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你好吗,2012     
孙婧 《商周刊》2012,(1):28-32
策划前言 2011年,雾霾天气击中民众的“污染焦虑”;食品行业的新国标制订引起人们的“食品安全焦虑”;“郭美美”事件和“河南宋基会”事件引发“公益焦虑”;“限堵令”与“出行难”带来“拥堵焦虑”……2011,这些纠结与争议的背后,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态——“公共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