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交际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英语交际中,如果我们不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势必造成交流的障碍.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两种交际语言的列举与对比,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湖北省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日资企业相继建立.由于两国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日本上司”与“中国下属”在日常工作交流中的冲突时有发生.本文以湖北省汽车制造业某日本独资企业为例,通过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将该企业中日方人员交流中遇到的问题作了总结,分析出在集团意识、解决问题思路、能力认识三方面的中日思维差异,并对其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身处的是一个沟通无所不在的时代,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沟通--商务沟通、谈判、求职、同事之间的协作……一个在沟通方式和表达技巧上不够完善的人是会到处碰壁的,相反,有效的交流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针对人们在商务活动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商务沟通大师杰瑞·魏斯曼在<说服>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沟通理念和沟通技巧,这些理念与技巧让我们的表达充满了创造和想像力.  相似文献   

4.
<正>从某种角度看,经济谈判的过程,就是谈判双方信息的充分传递与交流的过程.而各种信息又是借助语言(广义语言)来完成的,语言担当着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既然如此,从追求谈判成功的角度看,很好地运用语言工具为谈判者表达思想、沟通感情、满足要求等服务显得非常重要.事实正是这样,为什么同样的谈判,甲参与就可以促其成功,乙参与就会导致失败;同样的思想表达,出自甲之口,对方欣然接受,出自乙之口,对方会暴跳如雷,其间皆因语言艺术的运用水平差异.因此,本文试图就经济谈判中的语言运用技巧问题作一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商业贸易国际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商务英语作为我国开展涉外贸易与国际信息交换的交流工具,与日常英语共同作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其重要意义是不能忽视的。以商务英语语言风格与应用实践为依托,分析商务英语与日常英语翻译语体的特点,并对商务英语与日常英语翻译语体特征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通过对比论述的方式,总结出商务英语与日常英语在词汇、句式、语言文化、语篇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宋娇 《经济研究导刊》2010,(19):222-223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中英两种语言都有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反映到日常交流和会话的各个方面。旨在探讨中英两种语言在礼貌原则指导下反映在称谓语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了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2014)的数据来验证了我们的假设.由于不同语言在语言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假设语言在语法上明确区分和没有明确区分现在过去的这种时态结构差异会影响响.因此,储蓄以及储蓄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经久不衰的话题个人的储蓄习惯.我们发现那些区分时态的个人会有着更高的储蓄.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语言学家的眼中,翻译不仅仅是涉及两种语言的活动,而且是涉及两种文化的活动.因此,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过程,更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翻译文章时,我们会遇到很多由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本文提出文化因素在源语言及目标语言中,通过文化重合、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汉日语中都有被动句,并广泛运用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关于二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句法,意义,翻译等方面,从语用角度上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即视点和感情色彩两个方面对比汉日被动句,探究语言背后的文化习惯的差异,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被人们广泛使用。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在人们之间传达信息,这就要求一方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必须能够被其他人接受、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至少町以从两个层面分析语言问题:一是语言本身是一种制度,是人们之间达成的节约相互交流成本的一种方式,或者说语言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途径;二是人们在用语言表达信息的时候,也存在节约、均衡,即用最少的音节或词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意思。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语言形成、  相似文献   

11.
幽默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蕴育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一个特殊的角色.它可以让我们开心,还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和压力,这是因为幽默在方方面面的广泛应用.然而,因为不同的文化,中西方的幽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个国家中被认为有趣的事或许在另一个国家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或者会被误解.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差异,以便可以更好地领悟幽默.本文以多个幽默语言来对中英幽默语言进行跨文化分析,以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幽默语言的特点,掌握其文化内涵,正确理解中英幽默语言,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日常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同样的案件,如果我们的执法者,以不同语气态度及措辞,产生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执法的效率也会有严重的区别.笔者结合多年来烟草专卖执法实际工作,摸索出在执法工作中的工作语言技巧,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之,That从句是英语中的重要语法结构。一般作者会在That前面加一补语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态度立场。此外,That也是英语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词汇之一,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主语、宾语,作关系代词、连词,引导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或者副词性从句。That结构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和日常交流中。本文主要研究在公司简介语料库中That的词频以及功能。通过对比得出在金融写作中,中西方关于That使用情况存在很多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浸透了民族的文化。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不同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联想意义。如果不了解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涉外交际中,我们都要进行语言交流。由于某些生活习惯或习俗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忌讳,这时我们就必须学会使用委婉语以避免尴尬或不愉快。从委婉语功能出发,分析了商务信函和商务洽谈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从而论证委婉表达法不仅是商贸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家在竞争中赢得客户的一个不可小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几年中,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设立或计划设立分支机构。本文中我们利用GLOBE项目的数据,首次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技术,分别衡量了美国与印度、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现实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分析显示,美国与印度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明显小于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但是,在文化现实方面,印度和中国同美国的差异基本相同。我们的结果解释了为什么最初印度会对美国的公司更有吸引力,而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公司往往也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同时还分析了美国公司在印度和中国的分支机构在日常的运营中往往会遇到类似程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几年中,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设立或计划设立分支机构。本文中我们利用GLOBE项目的数据,首次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技术,分别衡量了美国与印度、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现实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分析显示,美国与印度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明显小于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但是,在文化现实方面,印度和中国同美国的差异基本相同。我们的结果解释了为什么最初印度会对美国的公司更有吸引力,而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公司往往也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同时还分析了美国公司在印度和中国的分支机构在日常的运营中往往会遇到类似程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齐孝阳 《大陆桥视野》2016,(22):144-147
很多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包括同一语言种类里的不同方言,例如汉语里的普通话、地方方言包括粤语、河南方言等)会根据特定社会场合与环境,选择适合的语言来进行交流.本篇文章在以河南省滑县为例,分析人们在选择使用普通话和选择滑县方言时,会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文章发现对话人、交谈场合、交谈双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交谈的话题、以及不同年龄的人们对待方言的态度都会影响人们决定选择哪一种语言(方言)作为交流工具.  相似文献   

19.
注重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就能避免英语交际中的许多障碍、冲突和误解。本文根据日常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能对中国学生常犯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错误有所帮助,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语言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角度常见英汉互译错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梦 《经济研究导刊》2010,(18):245-246
翻译研究与语用学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与表达.并且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运用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语用理论原则和方法在翻译中的应用,并强调语境分析有助于对原文的语用含义的正确理解,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减少或避免美汉常见互译失误的办法.具体通过语用学的会话含意、关联理论、话语连贯、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等分析方法,从语用等效方面,语用迁移方面,语用关联方面帮助我们认清英汉互译常见错误的成因并找到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