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娟 《生产力研究》2006,(3):147-149
资源型城市都是因资源而立,城市中的其他产业也都依附和服务于资源产业,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路径依赖的作用贯穿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如何规避其负面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产业转型,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与加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产业优势,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并向具有特色功能的或综合性的城市演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十一五”期间的鲜明主题。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而言。因煤炭资源的有限性,注定要面临资源衰减、结构失衡、经济危困等诸多问题。如果矿业城市的主导产业全面衰退.新的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出现主导产业“断档”局面,就会发生煤竭城衰的现象,实现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七台河市是由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开发四十多年来,优质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家重要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国家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给地方煤炭产业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4.
双鸭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典型资源型城市,但随着煤炭资源的临近枯竭,以及长期粗放式发展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的日益突出,迫切面临城市转型。2012年,双鸭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型枯竭型城市,抓住机遇,深化并配套落实有关政策,助力双鸭山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于银行业支持地区经济保增长、有效控制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目前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我国缺气、少油、多煤的资源赋存特点和国际能源市场不可预测性因素的增加,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同时也是我国职工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全国因煤而设、因煤而兴的域市100多个,从业人员多达700万。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资源地区走出“资源诅咒”困境意义重大,但一直被学界忽略。创造性地将信息化发展水平引入“资源诅咒”论述中,采用DEA—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3-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分析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在资源依赖与GTFP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导致资源依赖与GTFP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信息化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总是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即位于“资源诅咒”部分,而当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位于“资源祝福”部分;②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显著影响资源依赖与GTFP的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的要素,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能推迟或阻止“资源诅咒”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资源诅咒”是中国资源型地区绿色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作为新一轮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产业智能化为破除“资源诅咒”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运用2012—2021年104个资源型城市和171个非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产业智能化对“资源诅咒”的影响及其机制,得出以下结论: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能够破除“资源诅咒”,而非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对“资源诅咒”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破除“资源诅咒”的主要机制。非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未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因此未对“资源诅咒”产生降低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产业智能化对衰退型资源城市“资源诅咒”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中国证据。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现状及误区1.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现状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所以也有专家称此类型之资源型城市为"资源衰退型城市"。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已进八了新世纪,发展的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为中心,强调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传统发展方式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当地森林资源、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如何推进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今最为急迫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约占我国城市1/4的资源型城市,由于对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性,使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通过以矿业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论为基石,构建出以“发展力”和“协调力”为两大支撑功能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研究》2006,(7):I0009-I0012
房山位于北京西南,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5万亩,辖23个乡镇、办事处,463个村.总人口81.4万人.农业人口47.3万人.是京郊典型的人口大区.农业大区。区内人文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地热资源丰富,是京郊有名的“建材之乡”、“建筑之乡”、“煤炭之乡”、“林果之乡”和“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为本地的工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对煤炭持续的不合理的开采,一度陷入“资源魔咒”。本文介绍了鄂尔多斯市如何找准定位、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渐形成了“煤-电-化、煤-焦-化、煤-电-高载能工业”多元的工业格局,对于其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经号称“黑城”的宁夏石嘴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但近年来,由于已开发矿区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加之国有企业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石嘴山市正面临一般资源型城市普遍遇到的经济转型、接替产业选择、矿区治理、扩大就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而现实是,石嘴山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枣庄:资源型城市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经济,控制因发展导致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枣庄依赖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开始了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减少、枯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文章重点研究了在促进资源性城市转型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在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介入方式、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资源租金、资源开发补偿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表述,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界定,从资源开发补偿和资源租金两方面,分析了矿产资源产品收入的构成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分配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是随着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类特殊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却很突出。如何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状况,还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因此,如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思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连云港市“以港兴市”战略及30年的巨大成就 “以港兴市”,顾名思义就是以港口的发展促进带动城市的振兴。连云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兴,港口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在连云港经济发展优势中,港口优势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中,港口资源是最重要的核心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9.
宗和 《经贸实践》2010,(9):39-40
从金属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出发,把城市比喻成为一座座储有优良矿产资源的矿山加以开发,确实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寻求矿物资源指出了一条新路,而且“城市矿山”要比天然形成的真正矿山更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龚葳  樊森  张圆 《时代经贸》2011,(6):30-32
资源型城啼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转换,城市必将面临产业转型的严峻考验。在全球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如何走出转型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在应对资源型城市发晨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正在逐渐凸显。尽管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迄今为止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尚未形成系统性成果。本文在低碳经济引领下,以朔州市为例,从制定转型路径、打造低碳产业体系、构建城市低碳能源利用体系、因地制宣建立碳汇体系、构建全民低碳生活模式方面,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为其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