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诸多内容中最容易见成效的,也是其他方面取得成就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受益者、管理者,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的全面、系统、完整的概括,其中农民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生活不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因此,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既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认识不一致、参与不积极、力量不集中,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广安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表明:破除"等靠要"思想的束缚,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创新方式,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民是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离开农民,建设新农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河南是第一农民大省,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要突出文化建设。而在农村文化阵地中,乡镇图书馆是最贴近农民的图书馆,是普及科技知识和教育的阵地,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探析乡镇图书馆的建设状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积极性发挥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一、宣传引导促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首先就必须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是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要让农民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民是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离开农民,建设新农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河南是第一农民大省,  相似文献   

10.
陈兴安 《活力》2006,(11):29-29
乡风是农民长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具体反映,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而不断完善。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反映,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文明乡风的塑造者。建设农村文明乡风,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内容,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繁荣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1.
程丽 《活力》2010,(21):105-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一巨大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农民,而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胡星斗 《新远见》2010,(4):117-121
一讲到"新农村建设",我先讲讲"旧农村建设",也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次"新农村建设"及其经验教训。第一次"新农村建设",我指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晏阳初为代表所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致力于改造农村、教育农民、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开展乡村自治,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他以"四大教育"——  相似文献   

1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就是要培育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增强农民文明意识和文化观念。淮北市烈山区洪庄村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而洪庄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杨光艳  范德明 《活力》2011,(7):134-1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镇.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确定为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屯绿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村屯绿化工作对建设新农村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路楠楠 《价值工程》2011,30(8):135-135
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本文将予以分析和讨论,并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总体目标的核心问题是“农村新、农民富”,实际上是要求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有五个崭新的变化:本质之“新”是社会主义;理念之“新”是以人为本;模式之“新”是自主创新;重识之“新”是发展为重,农民富裕;农民之“新”是农夫变农商。要达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总体目标和五个变化,最基础、最关键性的就是农村法律模式保障总体目标真正的在广阔农村“以法制建设新农村,以法治管理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首要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针对此。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从辽宁的实际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中心任务,符合当前辽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政府是“掌舵人”,是大政方针的提出者和制定者。具体而言,政府应将精力主要放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上,放在引导、支持和服务农民群众上;在对农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外,更注重激发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但绝不能包办一切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在关乎自己家园建设的问题上,农民最有发言权。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让广大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决策中来,并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